《用愛翻轉逆境:工人老爸自學向上,將輟學兒子推向頂尖名校》,大好書屋出版
文/盧太權 譯/熊懿樺
房間裡有一群年約四歲的孩子,老師雙手各拿一個盤子,其中一個盤子裡裝著一顆棉花糖,另一個盤子則裝著兩顆棉花糖。老師叮嚀孩子:「如果現在吃,只能吃一顆,但是等老師回來後再吃,則可以多得一顆棉花糖。」接著,在孩子面前各放一顆棉花糖後離開房間,孩子會怎麼選擇呢?
實驗結果發現,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長大後的成就比吃了棉花糖的孩子優秀,在大學入學考試中也比同儕表現得更卓越;相反地,禁不起誘惑的孩子,大多有肥胖、藥物中毒及社會不適應等問題。
對孩子來說,棉花糖的誘惑很難抵擋。無論是要放下一件做得很起勁的事,或是持續一件很無趣的事,都需要毅力。這股毅力愈堅決,長大後愈能擁有好的生活品質。
東柱與熙柱的棉花糖是「電動」,如果每個孩子都能忍受眼前棉花糖的誘惑,那該有多好!然而,節制力強的孩子並不多,有一個方法能訓練孩子的節制力,那就是收掉棉花糖。
要讓電腦從家裡消失並不容易,因為遇到不懂的英文單字或諺語時,還是需要上網查。於是,我決定將兩個孩子的棉花糖從「電動」變成「讀書」。我答應兩兄弟,只要耐著性子完成一天的讀書量,就可以盡情地玩。一年後,對兩個孩子而言,電動只是達成讀書目標的獎勵,而且時間一到,馬上就能夠收起來。
電動不單只是作為讀書獎勵,遇到不喜歡的數學或英文等科目時,也可以事先排定玩電動的時間,藉此強化孩子的目標意識。如此一來,讀書或練習解題的時間會比預期縮短許多。
或許有人認為這不是一個好方法,但對長時間沉迷電動的孩子來說,如果突然禁止他們玩電動,愈是不給玩,他們會愈想玩,也許可能引發更大的心理反彈。
(摘自《用愛翻轉逆境:工人老爸自學向上,將輟學兒子推向頂尖名校》,大好書屋出版)
作者簡介
盧太權(노태권)
曾因閱讀障礙無法讀書與寫字,因此只有國中學歷。在求職路上跌跌撞撞,四處碰壁,只能輾轉各地做苦力過活。四十三歲後開始念書,之後自學準備大學入學考試。
在準備考試第五年,得知兩個兒子無法繼續就學,因此暫時放下書本,親自教導孩子課業。結果,大兒子東柱考上首爾大學企管系,並獲得四年全額獎學金,二兒子熙柱則是漢陽大學戲劇電影學系榜首。
三父子的故事,曾被EBS「某個父親的教材」與SBS「生活達人:讀書之神」報導,也是本書出版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