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從波蘭來台灣、在政大讀博士班的古正浩,在網路發起「讓免費的塑膠袋從台灣消失吧!給蔡英文總統的請願書」,要求提高塑膠袋價格,來解決台灣塑膠袋使用量過高的問題。環保署呼籲民眾養成自備購物袋,減少使用塑膠袋。筆者認為,如果只是柔性的呼喚,而無法律的要求,台灣塑膠袋使用量過高的問題始終會存在。
回顧在郝龍斌環保署長任內推行「限塑政策」,在「民意」壓力下,僅止於量販店、超商與百貨公司所提供的超過零點○六公釐厚度的塑膠袋要另外追加「銅板」,否則就必須自備購物袋,至於低於此厚度的塑膠繼續氾濫於街頭市場,或許這就是古正浩所目睹的結果吧!
古正浩發現,台灣人習慣舒適且方便的生活,經常毫無猶豫地索取一個塑膠袋,以便把所購買的食物、飲料和其他物品裝上。這些塑膠袋將被分解成微小型塑膠,滲入海洋生物裡,隨著食物鏈,最後將危害人類的健康。對於台灣民眾而言,大家都知道濫用塑膠袋後患無窮,卻改不了惡習。
所以環保署只能呼籲多自備購物袋,減少一次用產品的使用。如果民眾繼續「無感」,要求業者不提供塑膠袋與民眾自備購物袋,基本上有其高難度。
這回是外籍生透過網路連署,向蔡總統「請願」,如果總統有誠意解決問題,我們樂見民進黨繼續當年的限塑政策,「讓免費塑膠袋從台灣消失」,因為使用者付費的壓力,讓「自備、重複、少用」塑膠袋融入生活,還給大海清淨,讓自身生活遠離塑膠袋的有害物質。
韓靖(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