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二孩政策開跑,但仍有許多人不敢生,尤其是競爭壓力高的大城市。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日前公布一份調查,影響上海人生育意願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壓力」與「精力限制」。上海如此,家住河南開封的劉曉梅也是一樣。三十歲的她遲遲不敢生第二胎,「看著別人家有兩個孩子的就羨慕,覺得一個孩子還是太孤單了,有個伴兒能互相照應。」她在一家大型超市工作,有一個五歲的女兒,她告訴中新社記者,自己的身體條件和經濟條件都還可以,之前最擔心的就是單位給的假期不夠,現在連生育假也有了,她才覺得可以生二胎。
根據陸媒報導,符合法律、法規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獲得延長生育假的獎勵或其他福利待遇。也就是說,無論是生育第一個孩子,還是第二個孩子,均可以延長生育假。但有不少法律界人士認為,延長生育假,很可能會影響到單位雇用未婚或未生育女性的態度。
今年三十六歲、家住北京的羅女士育有一個七歲的兒子,她的先生希望能再有一個孩子,將來養老也會輕鬆一些,但是羅女士卻有些猶豫。「我跟先生都是雙職工,孩子出生誰來帶是個問題,將來孩子上學也是一個難題。」她坦言,在北京養一個孩子真是太難了,曾有人估算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要花費人民幣二百多萬元,真是「生不起」。
除了「生不起」,「生不出」也是一個問題。不少四十歲以上的高齡夫妻,渴望能抓緊最後的機會再生一個孩子。尤其四十五歲以上的高齡婦女到醫院諮詢試管嬰兒的人數最多。
由於台灣的人工生殖醫術高明,不孕症專科醫師李茂盛表示,以他自己的診所為例,過去一年約有一百多個大陸人來台做試管嬰兒求診,現在一年約三百至四百人。
據了解,從大陸來台灣進行不孕症治療最簡短的療程需停留十六天,花費新台幣三十萬元起跳,如果要做更複雜的療程,停留時間更長,花費也更高,甚至可能兩岸往返跑好幾趟。外貿協會服務業推廣中心主任張正芬表示,大陸是貿協下一個不孕症醫療推廣的重點市場,今年六月在內蒙古呼和浩特、七月在天津的台灣名品博覽會,都邀請宏孕和送子鳥兩家不孕症診所前往進行說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