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菜根譚星雲一筆字(40-4)】就是知行合一 四之四

星雲大師 |2016.07.14
2619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普門中學舉辦三好義工培訓營,以「有感服務、從心出發」為基礎,培養莘莘學子服務的人生觀。圖/資料照片
就是知行合一 四之四

文/星雲大師

舉手之勞就是結緣
邊做邊學就是成長
和顏悅色就是待人
事業順利就是運氣
同體共生就是關係
取長補短就是方便
否極泰來就是忍耐
動心忍性就是耐煩
反躬自問就是覺醒
去偽存真就是明心
排難解紛就是善巧
活在當下就是承擔
應世無畏就是勇敢
智慧靈巧就是般若
安住身心就是禪修
信解行證就是次第
心中有佛就是定位
禪心定力就是悟道
一念不生就是果位
慈悲喜捨就是菩薩


坐說立行


「說道一丈,不如行道一尺!」

有的人平時高談闊論,滿腹經綸,說得頭頭是道;但是沒有躬自實踐,再多的言論、計畫,又有何用呢?

話說有二個人,想到普陀山朝山。甲因為貧窮,說過以後,只有步行去朝山;富有的乙心想,反正有的是時間金錢,等到有空再乘飛機前往。半年後,步行者朝山已歸,富有者尚未成行。

因此,一個人想要達到目的,只說不做,永遠不能成辦;必須透過實際的行動,才能達成目標,所以「坐而說,不如起而行」。

在中國曾經流行幾句話說:中國人「只說不做」,德國人「邊說邊做」,美國人「做了不說」,落後的國家「不說不做」。難怪世界上各個國家有強有弱,從他們的民族性,從他們對言行的關係,就可看出端倪了。因為「言行一致」的人,有言論也有力量實踐,則凡事何愁不辦呢!

古代的聖賢,早就注意到人間社會的強弱,是進步、是退步,早就有所指示了。佛陀鼓勵人要「行解並重」,王陽明鼓勵人要「知行合一」,孫中山說「知難行易」,但是大家都不懂得此中的奧妙,大家學會的只是「說而不做」,難怪中國積弱不振,可說其來有自。

有個年輕人,每天都想著如何「一舉成名」,但是從來也不去好好的做事。有一天,遇到大發明家愛迪生,青年趕忙趨前請問愛迪生,如何才能揚名天下?愛迪生知道青年的毛病,不慌不忙的告訴他:「等你死後,你很快就會出名了。」

青年不解,問道:「為什麼一定要等到死後才會出名呢?」

愛迪生誠懇的對他說:「因為你一直想要擁有一座高樓,可是從未動手去建,高樓當然不會憑空出現在你眼前。而你如果一輩子都活在空想之中,等你死後,人們就會經常提到你的名字,用以告誡那些只會作白日夢,卻不肯動手去做事的人。如此一來,你不就能夠達成名揚天下的心願了嗎?」

「說食不能當飽,畫餅不能充飢!」吾人要想由貧而富,由弱而強,應該要「做說一致」。讓我們與其「坐說」,不如進而「立行」吧!

──摘自《迷悟之間》第三冊 p.220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