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問學生:「上山砍樹,一棵粗、一棵細,你砍哪棵?」問題一出,大家都說:「當然是粗的。」
教授一笑說:「粗的是楊樹,細的是紅松,你們砍哪棵?」大家接著說:「當然砍紅松,楊樹又不值錢!」
教授又問:「如果楊樹筆直,紅松卻歪七扭八,你們會砍哪一棵?」學生疑惑答說:「還是砍楊樹吧!彎曲的紅松,無法做什麼。」
教授目光閃爍地問:「楊樹雖然筆直,但中間大多空了;紅松不中空但扭曲太厲害,砍起來困難,你們會砍哪一棵?」大眾就說:「那就砍楊樹。同樣沒用途,當然挑容易的砍。」
教授不容喘息地再問:「可是楊樹上有幼鳥躲在巢中,你會砍哪一棵?」終於,有人問:「教授,您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測試什麼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你們怎麼就沒人問,到底為什麼砍樹呢?雖然條件不斷變化,可是最終結果取決於最初的動機。如果想取柴,就砍楊樹;想做工藝品,就砍紅松。你們當然不會無緣無故提著斧頭上山砍樹了。」
《華嚴經》中有句經文:「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記住最初的目標、準則,自然有股力量推著你向上、向前,面對外在種種因緣變化,才不會迷惑在世間萬象中,最終能走到目的地。(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