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多年前,名戲曲家湯顯祖一齣《牡丹亭》風靡當時,此戲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不僅一般人為之瘋狂,連當時朝中高臣也為之傾倒。據聞,一位名叫馮小青的女子,讀完後戚戚有感,自憐身世,最後竟抑鬱而終;另一位因病即將走向生命盡頭的少女讀後,用盡生命替《牡丹亭》圈註,將僅剩的韶華青春託付而逝。
《牡丹亭》描寫太守之女杜麗娘一日在花園中睡著,與年輕書生在夢中相戀。夢醒後,尋此書生不得,思念而逝。麗娘過世後,書生柳夢梅赴京趕考,意外發現麗娘畫像,傾心不已,麗娘因受其感召,還魂相許,兩人歷經千辛萬苦,最後終成眷屬。
愛因斯坦寫給女兒的信件中,這樣說:「有一種無窮無盡的能量源……在任何宇宙的運行現象之後,甚至還沒有被我們定義。這種生命力叫『愛』……愛超越每一個存在和任何存在,因為愛就是生命的精髓。」
湯義仍《牡丹亭.題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愛能超越現象的生死,故遠在數百年前的湯氏寫下不朽之作,動人至今;聰明如愛因斯坦,寫給女兒的一封信中,要表達的不是科學,而是宇宙間最重要的方程式──愛。(家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