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風風光光從中南美洲訪問返國,「英翔專案」堪稱圓滿。可是當中國大陸中遠集團的「巴拿馬號」,大大方方的從總統眼前通過,以及代表團返國一下機,首要回答的問題,竟是海軍誤射雄三飛彈,想必蔡總統心中一定是有苦難言。
台北時間六月二十七日,蔡英文總統和各國代表在巴拿馬運河拓寬工程啟用儀式的全球直播中,看著龐然大物「中遠巴拿馬號」緩緩的從眼前通過,不少國家代表拿起了相機,現場觀眾也響起一片掌聲。中國大陸只派一個副司長參加這項典禮,但這艘「中遠巴拿馬號」才是習近平真正的分身。
中遠集團是用三百萬美元標得首航的權利,大約九千多萬台幣,這個代價對兩岸都算是九牛一毛。
現場觀禮的專家一眼即可發現,這艘巨輪載著上萬個China Shipping的貨櫃,但吃水不深,表示船上載的都是空箱,這說明了大陸即使觀禮的代表層級不高,可是要世人無法忽視中國實力的存在,擺明就是種隱形的有形示威。
再往下問,長榮集團在巴拿馬經營甚久,已過世的總裁張榮發甚至生前一直是巴拿馬的榮譽總領事,而蔡總統此行,長榮海運僅由當地的長榮碼頭公司董事長作陪,其中巧妙,不言可喻。
轉到蔡政府推動的「新南向政策」,至今外界看到的仍只有一個四、五個人的辦公室以及一張白紙。可是台塑才剛剛被越南政府裁罰五億美元,才能換得其投資的越南鋼廠得以點火,甚至解除其高層負責人的「軟禁」。這不啻又是對新南向的一記棒喝,試問政府面對大企業在東南亞投資遇到的人身和投資風險,能夠提供什麼救濟和保障?
兩個實例都直指問題本質,在這個時代,誰還能批評「商人無祖國」?在經濟騰飛、兩岸承平、商人大賺其錢的時代,或許還有所謂「愛國商人」的空間;但在商言商,台灣整個陷入微利時代,商人撥的算盤必然更精,政府如果不僅無法成為商人有效後盾,甚至還為商人增添政治上的風險,相信沒有一個精明的商人,會心悅誠服的配合政府所謂的新南向政策。
聯美、日以抗中,是蔡政府對外政策的主軸,偏偏蔡政府不願面對的現實是,北京仍是繞不過的核心,這個核心問題如果一天沒有答案,這張北京給的考卷就不算完成,台灣這艘在汪洋中的戰艦,面對即將來到的連串聯合國大會、國際民航組織、亞太經合會議,勢必還有拆不完的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