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買衣變少了 廠商叫苦 縮編求生

編譯/林昀嫻、余曉惠 |2016.07.09
1595觀看次
字級

女人永遠覺得衣櫃裡少一件衣服,對吧?但如今女性可能不那麼想了。這讓大西洋兩岸的服飾業零售商不禁打了冷顫。

英國瑪莎百貨(Marks & Spencer)新任執行長羅伊(Steve Rowe)表示,高達60%女性購買的衣服少於10年前。美國柯爾(Kohls)百貨的狀況同樣慘烈,表示「她們不再買衣服了,答案就這麼簡單」。

這對兩地的服飾零售商無疑是壞事一件。這現象部分可用人口統計來解釋,羅伊表示,瑪莎的核心服飾客戶是年齡層落在50幾歲的女性。麻煩的是,年紀愈大的女性,買的衣服愈來愈少。千禧世代的年輕人則仍不停地買衣,因為這些人不想有太多張打扮都一樣的自拍照,但他們也沒什麼錢可花,所以這便意味他們會從H&M、Asos或Forever21等平價品牌買進更多便宜商品。

此外,目前很少有某項單品非買不可的流行服飾趨勢,女性也就不必疲於奔命入手新品。如此一來,支出便被分配到其他區塊,例如花費在美妝、科技、度假和出外吃大餐等支出。

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高約爾(Poonam Goyal)表示,女人現在不是為了買衣而買衣,而是尋求服飾的價值,這讓服飾零售商的生計更加困難,特別是介於年輕購物者偏好的平價時髦商店和更高檔商店的中間市場。

在美國地區,可從梅西(Macys)、柯爾、Nordstrom和J.C. Penney等百貨公司近期表現疲弱的財報看出這些問題,因為服飾在百貨營收占有相當可觀的比例。Gap等服飾專賣商也同樣陷入困境,青少年服裝品牌Aeropostale先前更已聲請破產保護。

所以該如何解決問題?答案肯定不是降價促銷,因為英美服飾零售商已透過削價來刺激需求,仍無法振衰起敝。但就算刷破牛仔褲變成一種風潮,也無法解決問題。削減過剩的產能才是不二法門。

英美服飾零售商已開始縮減規模,不論是透過減少展店或關閉營運不善的分店。就連ZARA母公司印地紡(Inditex)都正在減緩拓展旗下分店的腳步,Next則在大型商店旁打造優質咖啡店和化妝室,以吸引年齡較長的購物者,在這同時,也削減較小型的暢貨商店。

不僅實體商店有過剩的問題,線上服飾市場也正在擴張。Cowen分析師預測,明年亞馬遜將躍居美國最大的服飾零售商。不過新興線上專賣業者永遠都會不斷冒出頭,他們正日益蠶食現有業者的銷售。

短期內,這種轉變將讓投資人不好受,不過隨著女人對流行的愛好逐漸消退,若業者什麼都不做,只是更耗費成本而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