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開展國際業務後,在中關村創業大街上,經常能見到外國面孔和海歸華人。據中新社報導,義大利的智能傳感器、美國的環境監測、德國的水處理、印度的可視化數據等項目名稱,頻頻出現在中關村人的嘴邊,管理者喜歡把這裡稱為「海外人才來華創業的加油站」。
中關村創業大街有個服務平台「創業會客廳」,營運一年下來,接待過的創業諮詢共七千四百五十一次,為超過二千家企業提供專業服務,有五百八十六家新創公司透過這個窗口辦理企業業務。這個「創業會客廳」的線上平台還與大陸多家知名企業對接,像是海爾、百度等。
有「中國創新矽谷」之稱的中關村,近幾年科技企業數量確實呈爆發式增長,以二○一三年來說,僅有六千家科技企業,但到了二○一五年,多達二萬一千家,尤其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智能製造、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目標指向世界水準。
中新社報導,中關村企業在二○一五年,年收入過億元的企業近有二千六百家。更值得關注的是,全中國八成的天使投資人都在中關村活躍,披露的創業投資案例和金額占全國四成以上。
郭洪說:「中關村獨特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是一代代中關村人持續努力的結果。」他表示,中關村的創新創業大軍正在蓬勃生長,科技創新力度不斷加大,並且將會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