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的思念

文╱李泓泊 |2016.07.06
2376觀看次
字級

文╱李泓泊

從阿嬤過世到現在,雖然內心感觸良多,卻一直未以文字好好表達對她的思念,倚在手上的筆桿,竟是如此舉輕若重……

阿嬤活到九十三歲,將近一個世紀。記得小時候,都是等到除夕夜裡,坐著父親的小貨車一同回鄉下跟阿嬤歡聚幾天。不過這些年來,隨著年紀漸長,學業和工作的負擔愈重,回去的次數就減少了,對鄉下的喜愛也漸漸稀釋許多,之後過年一直是父親獨自開車回去。

再回去探望阿嬤,已經是她生病住院的時候,當時父親也留在鄉下照顧好一陣子,沒想到才過幾個月,母親就接到父親的電話,說阿嬤過世了,要我們趕回去奔喪。

父親與叔叔忙著張羅阿嬤的後事,客家人一件接一件繁冗的儀式與習俗,是從小在都市過慣「速時」生活的我無能體會。頻作法事、辦桌宴客及鎮日盲目舞竄的金紙,不僅鋪張浪費,更是耗時耗力,我們姐弟總是凌厲向父親擲射諸多無奈的矢石,當時一連串瑣事,不斷傾軋長期以來的論文壓力,讓我與父親在法事過程中常鬧得不愉快。

於是在一次又一次捻香跪拜、焚金燒紙的過程中,我選擇退至緘默的位置去面對與阿嬤的情感。

對阿嬤的喜愛與敬意,大多壘疊自兒時的生活細節與畫面,像是她飼雞餵鴨的背影、爽朗無慮的笑聲及親手料理的客家菜包。

最令我印象深刻是阿嬤的臥室。老舊的紅磚三合院,每一處其實已整修過好幾次,像是原本給豬牛憩睡的瓦舍,現在變成我們吃飯看電視的客廳。唯獨阿嬤的臥室沒有改變。空間還算寬敞,裡頭卻是異常昏暗,清寂冷肅的空氣勾引出一絲檀木香味,蒙塵已久的玻璃窗,勉強漂進幾綹細線般無力的光點。

整個房間宛若一窟長年鎖藏舊物的密室。才一踏進,就讓人不由自主噤聲,恐懼倏然從深井攀攫而起,彷若周圍有許多對無形的眼睛正警窺來者一舉一動;房內陳設不多,蚊帳高懸的木雕老床幾乎占整個空間四分之一,還有一看就知道年代久遠的梳妝台、衣櫃和縫紉車,飽足歷代主人的情仇愛恨,個個成精成靈。

曾有幾次在清晨時刻呆佇在阿嬤的房門口(阿嬤的臥室,我只進去過一、二次,後來就不敢再進去)靜靜看著她輕握半月木梳,對著銅鏡緩慢且仔細地整理那灰白的長髮,直到回頭發現我,問我吃過早餐沒?老人家對小孩的關懷,總是離不開三餐。

小時候的我非常調皮,總愛四處亂闖,跑太遠認不出回去的路,最後由隔壁村某位嬸婆帶我回來,阿嬤早就氣定神閒地偎靠在門口等候,且跟對方有說有笑;或是愛跟姑姑們下田,沒想到腳一踩滑,壓死約一個肩背寬的秧苗,被趕回家洗澡;最嚴重的一次,是為了撿池塘邊生鏽的鐵桶而跌入水中,差點溺斃,把整個家族都嚇得大呼小叫,隔天卻又什麼事都忘了,活蹦亂跳捉弄鄰居豢養的豬隻。

總覺得有阿嬤在的鄉村永遠綠蔭青蔥、安全無憂,阿嬤應該埋布很多眼線,保護我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鬼。

直到深宵時分,我才肯安分下來,與阿嬤偕坐在灶前的石椅上,不停拿竹枝木柴往灶穴塞,過一會又把燒紅的竹柴抽出來,把臉湊過去拚命吹熄上面的火苗。魅幻絢燦的火光將我們的臉頰煲得紅通通、熱騰騰,祖孫倆一個台語一個國語接得七零八落有聽沒有懂,再加上「嗶嗶剝剝」的燒柴聲,如咒語盾冑硬是將那不識趣的寒風擋在窗紗外。

阿嬤這一生的歷練,相較那些台灣名人而言,也許不夠壯烈犧牲、可歌可泣,但迭經許多動盪的年歲,就算是碎碎瑣瑣吧,若能編譜成文字,其生命厚度仍舊豐裕可觀,讓人動容。但純樸內斂、沉默寡言是客家媳婦的傳統美德,死亡,把圍繞在她身上的故事心情都塗銷了,徒留我對她寂然如星的想像。

阿嬤過世後一年,趁當兵休假,隨著父親回鄉祭拜,姑姑們滿臉笑意遞了兩張照片給我,說是整理阿嬤的衣櫥時翻到,壓在衣服最下面,兩張照片裡的嬰兒都是我。令我驚詫的是阿嬤竟然把照片保存得很新,一點折痕都沒有,完全不像二十多年前的照片,心裡頓時覺得難堪到無地自容,不敢想像阿嬤是怎樣看待長大後的我,是不是難過原本喜愛黏她的孫子,故意離她愈來愈遠,不愛跟她說話了。

我知道阿嬤絕對不會忘了我,這些年都是由父親口中獲悉我的消息(考上大學、研究所……)。從阿嬤去世到現在,自己也明白,心裡一直有股揮之不去的歉疚,那就是來不及向阿嬤澄清與她疏離的原因,其實我也從來沒有忘記過她,對世間的怨懟不平,不該任性遷怒在她的身上。

偶爾清明節回來祭祖,濡溼晨光,舊地重遊,環目荒廢許久的田地,縱然寒暑移轉,時序流遞,對阿嬤的思念,一直以四季形式在心裡繼續存活著。這裡對我而言,依舊可以安心放遊,因為我相信阿嬤一直護祐這裡,甚至護祐每一處有我行走的地方。有一條由記憶與時光組成的細索,緊緊繫住我跟她的距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