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財富--伯樂與馬

逸文 |2016.07.04
1436觀看次
字級

《莊子外篇.馬蹄》中提到:「馬,蹄可以踏霜雪,毛可御風寒。齕草飲水,翹足而陸,馬之真性也」。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燒之、剔之、雒之。連之以羈縶,馬之死者十二三矣!大意是莊子認為自然中的馬充滿野性與生命力,直到伯樂出現,自稱擅長訓練馬,於是用熱鐵燒牠、烙上記號,再用馬勒拴住牠。如此一來,十匹馬,至少有兩三匹會死。

莊子的立論再簡單不過:「自認伯樂是你家的事,對馬兒來說,沒有伯樂。」當管理違反人性,馬、人民自然群起反抗,此時就算是聖人之尊也顯得可笑,如同以法治當護身符,將管理缺失合理化。

莊子鄙視聖賢,但非刻意為之。多少自稱賢君聖主之人,將「仁義」強加於人民。莊子認為禮教法治與天命之間存在盲點而非矛盾,矛盾是指論述兩兩不相立,盲點代表看似正確卻不盡然。近來台灣勞資問題風波不斷,勞資公平瀕臨崩潰,印證台灣法治的盲點:「難道站在體制神壇上,就能為所欲為?」於是人民終於理解世上沒有完美的體制,民粹應運而生。

莊子不是民粹主義者,卻以「同理心」看待萬物;台灣社會莫過如此,同理心知易行難,卻是解決歧見的唯一途徑,民粹如洪水,若不尋求解決之道,終有潰堤的一天。(逸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