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台灣位於地震帶,該如何體檢居家大樓建築的耐震結構?在極端氣候下,又該如何提防豪雨成災?台北科技大學昨舉辦「防災科技成果展暨記者會」,展示可為大樓耐震度快篩的「地震災損評估系統」、可監控土石流和淹水警戒的「水情監測預報平台」等防災新科技。
今年一場強震讓台南維冠金龍大樓應聲倒塌,各界再度檢視建築物耐震安全。北科大土木系教授宋裕祺的團隊開發「建築物(橋梁)初步及詳細評估系統」,希望為建築物總體檢。
宋裕祺表示,這個就像是「快篩」,只要輸入技師現場評估和建築物磚牆、梁柱尺寸等數據,只需半天時間就可檢測出十層樓高的鋼筋混凝土大樓耐震度,作為後續詳細評估與耐震補強依據。還會依據建築物的詳細資料建立模型,利用分析軟體、結構力學,找出建築物脆弱點和破壞原因。
另外,「水情監測預報平台」只要發布陸上颱風警報時,立即分析每小時降雨量,對全台中央管河川的水情數值影響,一小時內就可算出未來十二小時河川水位變化,提防土石流帶來的傷亡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