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大學教授楊逢羿(後),示範使用「穿顱式超音波失智症治療機」。圖/鄧桂芬
【本報台北訊】失智症治療大突破!過去失智症無有效治療方式,只靠藥物來減緩失智惡化。陽明大學生醫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教授楊逢羿因父親罹患失智症,全心投入失智症研究,開發低「穿顱式超音波」,刺激腦部使腦源神經滋養因子(BNDF)濃度增加,達到預防及治療效果。此為全球首創,最快三到五年後成為失智症治療生力軍。
楊逢羿說,四年前,他總是埋頭研究腦腫瘤超音波治療,沒花時間陪伴家人,直到父親騎腳踏車出門後失蹤,找到人帶去就醫後,才知道父親已輕微失智,改為投入失智症研究。
楊逢羿帶領研究團隊,發現使用適當參數的低強度脈衝式超音波,可穿過頭骨刺激腦部,引發腦內一連串反應,而且幾乎沒有副作用。創新研究已發表於《放射》(Radiology)和《大腦皮層》(Cerebral Cortex)等國際期刊,
楊逢羿表示,預計今年七月申請人體臨床試驗,並與台北榮總及振興醫院合作收案實驗,他父親也會是試驗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