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周記 孤城唱片行 文/劉思坊 |2016.06.14 語音朗讀 140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社記者 若要找出近年來像台灣雲豹般整體滅絕的產業,唱片行一定可以擠進十大排行榜。不管是連鎖的大商城也好,還是獨立經營的小店也好,普遍的程度就像鹽酥雞攤一樣,在街頭巷尾胡亂開張著。那時試聽唱片的服務並不普及,若不是一開始就有明確的購片目標,對顧客而言,唱片行有時更像是個藏著小型畫作的藝廊,拿起架上的專輯,想像封面的圖案將怎樣與音樂節奏互相結構成有機整體,不失為一種樂趣。那是個買唱片毫不手軟的時代,家裡的CD櫃上總有幾張唱片,如磁磚畫一樣,擺著看著也就有了它的意義。 十七歲的生日收到的一張美國後裔樂團(Offspring)的專輯。那個卡其服燙得整整齊齊的高瘦男孩,誇張地開闔著齒列不整的嘴,從書包裡遞出一張深藍色系的唱片(居然沒有任何包裝!),說是給我的生日禮物。仔細一瞧,唱片殼上畫著一位盪著鞦韆的男孩,胸前懷抱著不是小兔子小貓那樣溫順可人的動物,而是一隻幾乎跟他身體同大的蟑螂。「這到底是為什麼啊?」我實在無法理解。「不覺得很酷嗎?」他又擠著眼眉用誇張的方式說著。藉由餽贈與收受唱片,將唱片中畫面與音樂轉化成比文字更複雜的密碼。餽贈的人出了題,接受的人為了解題,也只能盯著這畫面反覆思量,放著音樂反覆聆聽。 但唱片行一家一家收起來以後,傳送與解讀這些密碼的機會,也從生活中消失了。 一直到某個天雨欲來的下午,我在北國某個古樸而孤絕的小鎮裡閒晃。小鎮裡人煙稀少,連間像樣的咖啡店都沒有。然而,這樣微小蕭條,與外界隔絕的孤城,卻意外有著兩三間唱片行。像是在絕境裡找到生存的養分,本來在其他世界裡瀕臨絕種的行業,卻在這孤城裡既絕望又滿足地存在。我鼓起勇氣,推開了玻璃門,總覺得在這裡,應該可以找到有著比「抱著蟑螂的男孩」更莫名其妙的封面設計的唱片,即使此時男孩已不知去向,即使我也慢慢地長成,一個不太能接受莫名其妙,缺乏想像力又無趣的大人。 前一篇文章 瞭望拉美 墨西哥篇 身不由己,只因離美國太近? 上 下一篇文章 一見傾心 熱門新聞 01【時光重逢】 壺納鄉思,彩繪揚瓷 ——林振龍的陶藝人生2025.10.1702社論--放下手機,重拾人生2025.10.1703菲宿霧強震 佛光人第2波賑災進偏鄉2025.10.1704如水的歌聲2025.10.1905佛光山大雄寶殿藻井彩繪 共畫人間淨土 2025.10.1706大樹下,我的詩人夢2025.10.1707佛光山、佛光會馳援 各類家電、毛毯送光復區2025.10.1808國防部軍備局第205廠 參訪佛光山2025.10.1809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多元宗教慈善關懷2025.10.2010全球最幸福國家之首 芬蘭人6個幸福祕訣2025.10.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我行遲遲】一縷清寒見梅香【小城故事】 兩冤家【閃文集】 一生擁抱自然——珍‧古德聯外道路的追憶及感思祈福.勝尾寺【藝文訊息】鍾玲講座:化寫作為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