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偉
春秋周簡王十三年,鄭國助楚滅晉,晉悼公任命荀罃為中軍元帥伐鄭。悼公胞弟楊干,年方十九歲,新拜中軍戎御之職。聞聽伐鄭,立功心切,請命攻打頭陣。荀罃念其未經戰陣,恐有失誤,累及全軍。命楊干列隊第三,跟隨在後。
楊干自恃晉王親弟,不聽將命,自率兵馬,越次向前。大司馬魏絳,奉令整肅行伍,見楊干越次前進,亂了行伍之序,論軍法本該斬首,念是晉王胞弟,姑將僕御代戮,以肅軍政。
楊干素來驕貴自恣,見御人被戮,十分惱怒,當下駕車馳出軍營,逕赴宮內,向悼公哭訴:「魏絳斬弟僕御,如此欺人,弟無顏見諸將之面!」悼公召來中軍尉副羊舌職詢問,方知楊干違令越行。
悼公問道:「魏絳何在?」羊舌職道:「魏絳因斬王弟僕御,自覺慚對悼公,現在宮門外待罪。」悼公聞後,悚然起席,不暇穿履,遂跣足步出宮門,執魏絳手曰:「愛卿所為乃軍法之事,寡人疏於訓弟,致犯軍規,過在寡人,愛卿何罪之有,今寡人代弟謝過!」
悼公說完,回宮大罵楊干,不知法禮,命內侍押往族大夫韓無忌處,學法禮三月,方許相見。
悼公以國君之尊,向大臣謝過,氣度寬宏,深受國人愛戴,為後世所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