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炫星
今年五一勞動節適逢星期日,星期一補休一天,但是,我們從事居家照護工作,照常要出門服務。當天吃完晚餐,就讀高三的兒子清洗碗筷,我幫忙擦拭桌子,兒子問﹕「爸爸,你是勞工嗎?今天有補休假嗎?」
我說﹕「我是勞工,但是,我們沒有補休假,依舊要出門幫阿媽備餐、幫阿公洗澡。」
兒子聽完,回我說﹕「你辛苦了。」
深夜十一點,我已上床就寢,兒子突然跑來,爬上床鋪,雙手環抱著我,說﹕「爸爸,五一勞動節快樂,你辛苦了。」我被這突來的舉動,嚇了一跳,回過神來,喔!這不是在做夢,兒子長大了。
和兒子道聲晚安後,我躺在床上,想起自己小時候,是個不怎麼乖順的小孩,常常被甩巴掌、拳腳踢。在威嚴管教下,我對父親是畏懼的,害怕與父親見面,害怕與父親眼神交會;與父親的互動,只有在學校開學時,手拿註冊單,開口跟父親要錢。
而當我也成為父親後,我告訴自己絕對不可重蹈覆轍,努力嘗試與兒子牽手、擁抱、親親,這些都是我從未做過的事。不過,這些互動在他升上國小四年級前,因為一個巴掌就不再熱絡,也不再親暱了。
在那年暑假快結束前,我得知他的暑假作業尚未完成,卻還有時間玩電腦時,一時怒火攻心,無法控制自己地舉起左手,狠狠地賞了他一巴掌。
這一巴掌,宣告兒子與我多年培養的互動結束,當下,我後悔了!
看著兒子驚恐的表情,我馬上伸出左手輕撫兒子紅腫的右臉頰,跟兒子說聲對不起。
但遺憾已造成,事隔這麼多年,這是兒子第一次主動擁抱我。我雖高興,卻有著更多的慚愧;身為父親的我,為何一直放不下自己的面子,與兒子好好談談那件事呢。
那晚,我失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