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大聯盟 化療腦也能恢復聰慧

文/茱莉雅整理 |2016.06.01
1127觀看次
字級

文/茱莉雅整理

本周學習達人:陳碧珍(幼稚園老師)

人生的境遇,很難永遠一帆風順,萬一罹病腦子受到損傷,該如何面對?是把它當成藉口,從此接受自己再也無法像過去一般聰慧、敏銳?抑或是透過努力,讓自己恢復到往昔的聰明智慧、反應靈敏?

六年多前,罹患乳癌二期的陳碧珍老師,獲知病情的當下十分恐慌,年僅十六歲大的兒子為媽媽加油打氣:「媽媽,你要勇敢面對。」陳碧珍在短短一周之內,便走進開刀房切除腫瘤,但隨之而來的,是兩年多的化療、標靶治療和電療,一連串痛苦的療程,讓她得了憂鬱症。

但陳碧珍自認沒有自憐自艾的本錢──當時女兒還不到十歲,陳碧珍必須拖著病體照顧女兒起居,加上學校的病假也請得差不多了,於是陳碧珍只休養了一年,第二年便一邊當幼稚園老師,一邊進行合計多達五十幾次的治療,同時展開她堅毅的「復腦行動」。

「幼稚園孩子還小,根本不懂老師『生病』代表什麼意義,所以剛回到學校時,常要靠毅力撐持體力。」陳碧珍不否認,化療之後,腦子某些功能暫時受損,不但記憶變差,反應變慢,很多事情的判斷也失準。「整個頭腦變得foggy(霧霧的、不清晰);國外還有一個名詞稱這種現象叫『化療腦』 。」

聽到這種共通現象,又聽聞有些人化療後逐漸失智,有些人就此放棄努力,接受現實,減少用腦,由於陳碧珍學過腦部功能的運作機制,知道若不努力恢復,腦力就會停頓在當下;再說,腦神經恢復聯結和體力恢復一樣需要一段時間,若不耐心刺激腦神經細胞,日後很難恢復原有水準。

由於孩子始終是陳碧珍努力康復的最大力量,所以她一直不放棄努力去聯想和觸類旁通。在所有的療程結束後一段時間,陳碧珍不但恢復原有的敏銳,甚至還能更快速學習新事物。經過辛苦的化療復健過程,她終於走過化療腦的生命低谷,而再次重拾腦力。

●今天上午7:20~7:30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行動家」同步刊播「LQ大聯盟」相關訪談,收聽頻率FM101.7。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