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楊玉欣 前立法委員
執筆人:楊玉欣 前立法委員
十年之內,台灣的老年人口將達到四百八十萬人,也就是每五個人,就有一人是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如何回應老年、障礙人口切身的需求,是國家迫在眉睫的課題,也是你我切身的問題。
筆者日前出席納智捷Luxgen V7高頂休旅福祉車上市發表會,觀察到他們不只是提出一個商品,更是以自身汽車的專業,對社會問題提出一道有趣的解方。研發過程中,他們強調,必須深入了解障礙族群和失能者的困境,於是細心聆聽、再三思考,從設計部門,到工程部門,再到行銷部門,漸漸地開始認識、感受及同理「老人/障礙/失能」者的渴望與需求。接著,這份理解被設計在一部汽車裡,並在全國的汽車展售店提供無障礙廁所和休憩服務,同時再與輪椅大廠跨界合作,將汽車展售店化身為全國輪椅維修站。如此持續不輟的變身、跨界、加值與創造,目的就是為超高齡社會的來臨,提供無限可能的服務創新。
筆者認為,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但是最讓人難以承受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在邁向死亡過程中「衰老、失能、虛弱、障礙」的階段。許多人難以想像這個階段的狀態,實際上他們是非常孤獨且無助的,每當家人、朋友邀請長輩或障礙者出門同遊,經常得到「我不想去,你們去就好。」的答覆,然而,他們是真的不想去嗎?其實不是的,因為「移位」的過程經常造成當事人自己沒尊嚴、別人辛苦。每次離開輪椅、全身癱軟,必須仰賴別人攙扶上車,屁股搆不到座椅,頭又無法再彎低,全身力量都在另一個人身上,動彈不得、速度極慢,旁人只能乾等,而自己身上的鞋子、裙子甚至掉落、勾住門框……等等,各式各樣狼狽的情境每每上演,更別說遇到酷夏、嚴冬,甚或是大雨,光是想到這些過程,許多行動不便者,寧願待在家中。
而對照顧者來說,每次幫忙移位的過程,不僅辛苦,也往往造成受傷。
根據調查,有高達百分之八十三的照顧者,在移位的過程中造成各種短期與長期的身體傷害,這些傷害亦導致後續的照顧更加困難。總體來說,「出門不方便」這件事,對許多家庭來說是非常沉重的壓力,而選擇待在家中,則完全限制了長者與障礙者的生活,他們能享受豐富生命體驗的可能性被剝奪了,生命便開始漸漸枯萎,隨之而來的,便是子女、家庭更為沉重的照顧負擔。
文學家白居易曾寫:「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穩暖皆如我,天下無窮人。」倘若各行各業都能具備這樣的胸懷,更致力於對「人」的理解,並且對於處在「最脆弱階段的人」貢獻一份具體的關懷,這個社會,才能真正更臻於美好、文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