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執筆人:楊玉欣
前立法委員
執筆人:楊玉欣 前立法委員
近來自行車運動風行,上個月底,筆者參加由歐洲自行車聯盟(European Cyclists Federation,簡稱ECF)主辦的「全球自行車城市大會」,這個會議每年選定於各個綠色生態城市舉辦,關注自行車文化交流、休閒觀光、都市發展、自行車友善環境等主題,會議由全球自行車愛好者共同參與討論,二○一六年,大會選在台北市舉行,本次大會有一群人相當顯眼,他們行動不便,卻騎著造型特殊的自行車,與世界各國代表分享自行車運動心得。
有朋友問到,這個活動跟身心障礙者有什麼關係?自行車運動跟身障者八竿子打不著,為什麼你會去參加自行車城市大會?面對這樣的疑問,我不驚訝,只覺得身心障礙者的社會參與和被社會認識的需要還需要刻不容緩。許多人認為障礙者已經行動不便了,無需也不能參與太多活動,何況是激烈運動。正因如此,筆者益發鼓勵身障者積極參與公共議題,確保任何重大活動不排除障礙者的參與,督促政府積極建置無障礙相關配套,從而才有機會落實『不讓任何族群、任何人被邊緣化』的「社會融合」理想。
其實目前台灣已經有不少身障者投入「手搖自行車」運動,這是一種本國機械專家研發,專為下肢障礙者設計的結構特殊的自行車,讓障礙者能以手搖取代腳踩,同樣能享受風馳電掣的樂趣。民間也有一些身障團體定期舉辦手搖自行車環台活動,甚至曾經遠赴國外高地公路,挑戰自我極限。
然而,要讓手搖自行車上路,配套措施非常關鍵,諸如道路規畫、路阻去除、無障礙廁所、無障礙交通接駁、輔具設備等等缺一不可。在台北市政府與新北市政府的規畫之下,近年來不僅陸續改善自行車步道的無障礙設施,更提供手搖自行車出租服務,讓身障者也能在風景優美的河濱公園享受自行車運動。
去年體育署遴選十大自行車經典路線,台北河濱自行車道便榮獲無障礙特別獎,是目前全台最適合身障者使用的腳踏車路線。
在本次「全球自行車城市大會」中,台灣的手搖自行車代表分享自行車運動所帶給他們的樂趣,及身心靈全方位的提升,也對外推廣國人研發的手搖自行車,讓台灣「自行車王國」的美名更上一層樓。筆者則向世界各國提出呼籲,期許未來各國在舉辦自行車城市大會時,務必邀請及設計讓障礙族群和高齡者參與其中,讓城市發展的藍圖與國民健康權涵蓋所有人,尤其是比較欠缺運動的身障和高齡族群。
筆者認為,身障運動的配套是否到位,無非反映出一個社會對於障礙族群的理解程度與人文關懷。如果集體社會對於這個族群的限制認識不足,則無法提供有效的配套,這個族群便無聲無息地遭到排除,缺乏社會參與管道。
反之,若我們能夠在公共活動場所做好無障礙設施,讓身障者也能與常人一樣享受自行車運動,這是一種高度的社會融合與深刻的人文精神展現,也是文明國家重要的發展指標。希望除了雙北市之外,其他縣市也能陸續跟進,讓全國自行車道都能符合無障礙標準,讓全國的身障及高齡者都能健康、快樂的享受自行車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