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從無攀登高山經驗的攝影同好,在一名嚮導、六位雪巴及五個挑夫的協助下,歷經九天山間行腳,用力呼吸,堅定步伐,克服病痛,終於登上夢想的天界--海拔五千餘公尺高的基地營和卡拉帕塔,眺望十餘座六千公尺以上的群峰和八千八百五十公尺的聖母峰,在氣象萬千的壯麗山景前,深深歎服,無比敬畏。
沿河谷而行
這趟驚險刺激的經驗,是資訊人安新民與七位攝影同好攀走EBC(Everest Base Camp)健行路線的行腳歷程,他說,巍峨高山所帶來的視覺震撼,也充滿伙伴間患難與共的感人情誼。在台灣,雖有不少登山界的朋友把聖母峰基地營視為麥加聖地,但知道的畢竟不多。安新民是美國伊利諾大學企管碩士,工程師的背景,自以為自己的腦子可能有較多的理性和邏輯,而少了些感性。
安新民說,當初向身邊的朋友發出「有誰想和我一起去尼泊爾EBC健行?」這訊息時,除了極少數原來就知道trekking及EBC是怎麼回事的人外,大部分人都以為只是到尼泊爾自助旅行。
一半以上的伙伴就是在這種狀況下迷迷糊糊地回應了安新民的邀請,但所有人,包括他,都不是登山愛好者,許多人甚至沒有運動的習慣。經過安新民說明之後,接受了他的計畫和做法,也為自己許下了這一生都不會後悔的諾言。
聖母峰所在的昆布地區共有四條河谷地。安新民說,從地圖上看,由四條河谷所撐起的昆布就像一條正昂首吐信的眼鏡蛇。所有主要的登山步道都沿著河谷而行。
只有山風作陪
整個健行的序曲。從魯卡拉到法克定,只要三個小時,是輕鬆的開始。經南切到塔美,峽谷、急流、陡坡不絕於途,考驗他們的體力;當爬上山頂的天波切,立刻被眼前雄偉的山勢給震懾住,正前方是努朴茲、聖母峰和羅茲峰,在群山環繞下,宏大的天波切喇嘛寺,這雪巴人心中的聖地,此刻更像顆明珠般被群山拱衛著。
安新民說,在山屋休息,一群人拖著疲憊的身軀用餐,有當地的「國食」Dal-Bhat,盤子裡覆了一盆飯。還放了幾樣用咖哩燉煮的馬鈴薯和高麗菜,外加一個醃漬菜,盤子外還有一碗豆湯,「天寒地凍中喝上一杯奶茶,實在棒極了!」
他們前往海拔四千七百五十公尺的奇互庫前,進行第二次的高度適應,然而卻已是一堆病號,此時天幕低垂,讓陰沉的山容增添許多猙獰。入夜,他們在屋內唱歌拚場,雪巴人一曲歌詞優美、膾炙人口的尼泊爾民謠〈風中的絲巾〉,立刻獲得全場人士的掌聲。
在羅布切布滿冰磧石的陡坡,映入他們眼簾的是一座紀念雪巴英雄Babu Chhiri Sherpa的石塚,這一座座在高原上遺世獨立的英雄塚,在群山的環視下顯得渺小無依,長年孤寂,只有山風作陪。
歡呼響徹雲霄
「山腳下的歌拉雪,仰頭望去那座深褐色的山丘正是卡拉帕塔,」安新民回憶登峰最後的過程。決戰日,每人充滿信心,在山頂,「達陣者」的歡呼聲響徹雲霄,他們揮舞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此刻的感動深烙在他心裡。
用過午餐,他們揮別了卡拉帕塔,揮別歌拉雪返回羅布切,開始了另半段的行程。終於要下山了。安新民說,下山代表高度逐漸降低,氣溫逐漸回暖,身體的壓力逐漸減輕,離家越來越近……
他說:「別以為這是條簡單易行的路線,在我們這群滷肉腳的眼裡,這是條充滿驚異、獨一無二的朝聖路。要走完它,需要具備如獅子般的勇氣和力氣。它有時令你歡笑,有時也令你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