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的宗教藝術 李碧華 |2016.05.23 語音朗讀 270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落實寺院全方位展現「人間佛教」的高度功能性,佛光山南台別院佛光緣美術館「佛誕特展─傳燈」,既對佛陀精神理解,也吞納生活湧現的哲思,創作出神形與虔敬兼備的藝術品,更以詩情風格詮釋佛陀的人間本懷。圖/參展藝術家提供 黃世鴻 為摩訶迦葉塑像 摩訶迦葉生於摩揭陀國王舍城,家境富裕,師承釋迦牟尼,憑藉智慧得道,是佛陀最得意的門生。圖/參展藝術家提供 簡維成 獨特的真誠美感 佛陀造像創作有種獨特的真誠美感,佛像搭配漂流木,隨著對佛陀精神理解的不斷加深,手指下的佛陀形象源源不斷,完全可以縱手放意,達到渾然忘我的境地,感到佛陀的親切溫馨。圖/參展藝術家提供 謝衿月 融入東方古老哲學 在深厚紮實的基礎上努力探究,善於掌控造形,擁有素人的質樸與學院派的犀利,在西方的寫實造形中,融入東方古老哲學,也就是佛家的「空」。也像詩人一樣,注重佛像的韻律和結構,用雕塑來詮釋佛祖的慈愛。圖/參展藝術家提供 尤春彰 探索內在的崇敬 佛像造型流動著佛陀大愛精神的光影,潛藏著濃厚沉重的莊嚴精神,他的雕塑比較傾向象徵主義的世界,追求探索人類內在的崇敬心靈。把佛陀的血肉神經,生動有力的刻畫出來。圖/參展藝術家提供 黃宏茂 把佛像造型簡化 為了讓佛像作品看來更直接,抒發足可感動人心的凝視,把技法表現在佛像造型的簡化,以最單純的形體強調強有力的精神結構,使佛陀成為與環境空間融為一體的藝術品。圖/參展藝術家提供 陳怡月 與信仰產生交流 藉由色彩的交相使用與呼應,畫出佛陀翩然起身、或舉手、或展唇欲語的莊嚴浪漫感而與信仰產生了情感交流,渾然合一;藉由畫筆的細心推敲描繪,再次喚醒內在的藝術生命力,對佛陀的孺慕之情,有如細胞分裂般,在觀者心中漫延。圖/參展藝術家提供 李彩華 超越與輕盈 折衷了繪畫理念,應用時空渲染影像,色彩與光影相互交融的景象,以訴說佛陀慈愛的詩情畫意感覺。作品的意境裡,有超越與輕盈,有虛亦有實。圖/參展藝術家提供 蔡福生 詩夢情鄉 在佛陀畫中找到了落腳,筆隨意到、淋漓盡致,而優質的古典主義畫法,以瀟灑自若、自然。講究筆觸之美,以佛陀對人性的關懷、關愛,為闡述、引申的對象,進入溫馨世間的聯想……圖/參展藝術家提供 莊正德 將顏色賦予定位 著重於繪畫空間的重組與探討;對佛陀虔誠精神上,是從擺動、扭轉、閃爍等角度切入的抽象畫,深刻且仔細地將顏色賦予空間定位。作品注重視覺美感及對佛陀虔誠意念的表達,運用素描線條優點,色彩處理既幽深又豐潤。圖/參展藝術家提供 【館長小檔案】妙勤法師 廣植淨蓮 館長法名釋妙勤,南華大學佛教研究所畢業,曾任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職事,佛光山叢林學院教師,佛光山勝鬘書院教師,佛光山法寶寺住持,現任佛光山南台別院住持。 文/記者李碧華 瀏覽博物館豐富生命層次,妝點生活溫度。台灣大大小小博物館共有750座,從第一座國立臺灣博物館到座落嘉義的故宮南院,我們在紙上共守「典藏,研究與展出」的文化承諾。 落實寺院全方位展現「人間佛教」的高度功能性,佛光山南台別院佛光緣美術館「佛誕特展─傳燈」,既對佛陀精神理解,也吞納生活湧現的哲思,創作出神形與虔敬兼備的藝術品,更以詩情風格詮釋佛陀的人間本懷。館長妙勤法師指出,融合藝術與佛教,以藝術美化人間,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接觸藝術來涵養性靈,享受知性和感性之美。 策展人陳怡月則表示,佛陀造像藝術表現佛陀精神美的價值,變成啟發、感染、甚至成為塑造時代社會精神面貌的主要力量。抱著虔誠的心,「淨藝上緣」成員以帶有律動、純粹的技法來詮釋佛陀及其十大弟子,表現自然多彩的佛法理念,畫出、雕塑出佛陀最具靈動的特質,忠實表現對佛陀的感受,溫馨而充滿美感。 「佛光緣美術館」的前身是「佛光山寶藏館」,以佛教為體,美術為用,接引更多人來學佛,將佛法藝文化。外觀宏偉,傳達宗教建築樸實無華精神的南台別院,靠近寺前就能瞻仰六百尊莊嚴的帷幕佛像,以透明採光玻璃挑高空間,大型階梯象徵著菩薩修行的五十二階位,祈願來訪者以朝山禮聖的心情,在「一步一蓮花、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中,開發菩提道心,達至清淨圓滿的佛地。 造像藝術 流動著佛陀大愛的光影 黃世鴻 為摩訶迦葉塑像 摩訶迦葉生於摩揭陀國王舍城,家境富裕,師承釋迦牟尼,憑藉智慧得道,是佛陀最得意的門生。 「摩訶」為「大」之意,因其年紀最長,為表尊崇,便冠上摩訶的頭銜,也就是口語上提到的大迦葉。為人清廉正直、剛正不阿,嚴格遵守戒律並以同樣的方式督導自己的弟子,從不懈怠,迦葉尊者的功德事蹟很多,其中震懾的並非八日成為「頭陀」第一,而是尊者乞食時總向貧窮之家行乞,想替其累積善業。 謝衿月 融入東方古老哲學 在深厚紮實的基礎上努力探究,善於掌控造形,擁有素人的質樸與學院派的犀利,在西方的寫實造形中,融入東方古老哲學,也就是佛家的「空」。也像詩人一樣,注重佛像的韻律和結構,用雕塑來詮釋佛祖的慈愛。 簡維成 獨特的真誠美感 佛陀造像創作有種獨特的真誠美感,佛像搭配漂流木,隨著對佛陀精神理解的不斷加深,手指下的佛陀形象源源不斷,完全可以縱手放意,達到渾然忘我的境地,感到佛陀的親切溫馨。 黃宏茂 把佛像造型簡化 為了讓佛像作品看來更直接,抒發足可感動人心的凝視,把技法表現在佛像造型的簡化,以最單純的形體強調強有力的精神結構,使佛陀成為與環境空間融為一體的藝術品。 尤春彰 探索內在的崇敬 佛像造型流動著佛陀大愛精神的光影,潛藏著濃厚沉重的莊嚴精神,他的雕塑比較傾向象徵主義的世界,追求探索人類內在的崇敬心靈。把佛陀的血肉神經,生動有力的刻畫出來。 油彩系列 對佛陀的孺慕之情 翩然起身 陳怡月 與信仰產生交流 藉由色彩的交相使用與呼應,畫出佛陀翩然起身、或舉手、或展唇欲語的莊嚴浪漫感而與信仰產生了情感交流,渾然合一;藉由畫筆的細心推敲描繪,再次喚醒內在的藝術生命力,對佛陀的孺慕之情,有如細胞分裂般,在觀者心中漫延。 莊正德 將顏色賦予定位 著重於繪畫空間的重組與探討;對佛陀虔誠精神上,是從擺動、扭轉、閃爍等角度切入的抽象畫,深刻且仔細地將顏色賦予空間定位。作品注重視覺美感及對佛陀虔誠意念的表達,運用素描線條優點,色彩處理既幽深又豐潤。 蔡福生 詩夢情鄉 在佛陀畫中找到了落腳,筆隨意到、淋漓盡致,而優質的古典主義畫法,以瀟灑自若、自然。講究筆觸之美,以佛陀對人性的關懷、關愛,為闡述、引申的對象,進入溫馨世間的聯想…… 李彩華 超越與輕盈 折衷了繪畫理念,應用時空渲染影像,色彩與光影相互交融的景象,以訴說佛陀慈愛的詩情畫意感覺。作品的意境裡,有超越與輕盈,有虛亦有實。 【館長小檔案】 妙勤法師 廣植淨蓮 館長法名釋妙勤,南華大學佛教研究所畢業,曾任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職事,佛光山叢林學院教師,佛光山勝鬘書院教師,佛光山法寶寺住持,現任佛光山南台別院住持。 妙勤法師認為,佛教三藏十二部經典非常浩瀚,一般人要閱讀不容易,甚至不得其門而入,由佛教藝術進入較容易,「以文化弘揚佛法」是佛光山四大宗旨之一,佛光緣美術館成立,無異提升了佛教徒素養,在社會中廣植淨蓮,歡喜布滿人間。 前一篇文章 DIY 體驗特區 下一篇文章 奇美博物館 榮耀世間的美好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7【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2025.05.0408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09【特搜啟示】2025.05.0410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桃園‧大溪 山環水繞景如畫 流連忘返碧波間新竹縣.關西鎮 地形貌似彩鳳飛 風景秀麗美里庄 作者其他文章高雄市立美術館 彩繪原鄉感動狗 千旺幸福工藝層層堆積 追逐膠漆杯器傳說台灣電玩攀上高峰 改寫選手賽局迪士尼首度授權手遊屬狗名人與寵物的夢幻組合 ──什麼人養什麼狗台中文化中心 昇華為藝術 有很大的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