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動物園8歲的偉哥角有4叉,右為第一次長出鹿茸的斑比。圖/台北市立動物園
文/蘇林 圖/台北市立動物園
五月正值梅花鹿換角的季節,如果在野外看到完整的鹿角,可以撿回家當紀念品嗎?也有細心的民眾觀察發現,野外的鹿角有些造型很完整,有的卻好像被啃食過,究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最近,各地動物園的梅花鹿進入換角期,雄性梅花鹿的角陸續脫落,野外的鹿群也同樣進入換角期。有民眾參加墾丁社頂生態旅遊賞鹿行程,除觀賞鹿群活動和覓食外,還在社頂公園的路邊,幸運撿到脫落的鹿角,欣喜不已。除此之外,綠島、中部的山林,有時也能在轉角遇見鹿角喔。
由於梅花鹿如今已不再是公告的保育類動物,所以如果在野外看到自然脫落的鹿角,民眾的確可以帶回家當紀念品,想「撿角」的民眾,不妨把握五月底前雄鹿換角期,前往鹿群出沒地區碰運氣。
墾丁社頂部落發展文化促進會表示,雄鹿換角期大約從四月初到五月底,換完角後,園區內樹幹就會開始大量出現磨痕,原因是雄鹿要磨去新角上血管增生的茸毛所致。
此外,撿到的鹿角,也可用來分辨雄鹿年齡。基本上,大部分的鹿科動物只有雄鹿頭上才會長角,雌鹿頭上並沒有角。一歲的雄鹿還不會長角,二歲則是長出一根無分叉的直角,第三年長出的角開始分叉,第四年長出的角再多一個分叉,通常長出三到四個分叉就會維持下去,所以雄鹿角最多只有四個分叉。
當雄鹿角自然脫落(通常會一先一後脫落),剛長出來的鹿角,表面包覆著皮膚和微血管,稱為鹿茸,狀況就像換牙一樣,傷口雖然不需要特別護理,但鹿角的基座會有些微流血,傷口既癢又有點微痛,這時野外的雄鹿會以磨樹幹止癢,而台北市立動物園的雄梅花鹿「偉哥」,則似乎害怕弄痛傷口,改用比較軟的大腿小心翼翼的揉著鹿茸搔癢。
社頂生態旅遊目前五條路線有兩條和梅花鹿有關,分別為「日間梅花鹿尋蹤」、「夜探梅花鹿」。日間遊程是到復育中心賞鹿,夜間行程則是到籠仔埔大草原,看鹿群在大自然中悠遊慢步。
一般說來,鹿的性情溫和,不喜歡爭鬥,通常遇到危險時,也是以消極的逃跑來躲避敵害。不過鹿群裡就沒那麼和平了,有時雄鹿為了爭奪雌鹿的交配權,會變得格外霸道,而牠們彼此爭鬥的利器,就是用頭上堅硬的鹿角互槓。
在秋末冬初時,正好是雄鹿的角硬化完全的時刻,雄鹿就會趁著黎明時到高地上發出求偶信號,此時,尚未找到伴侶的雌鹿便會趕來,等雄鹿收留後,直至交配期都不能離開雄鹿,因此一隻雄鹿往往會帶領著數十隻雌鹿。
所以當在野外撿到鹿角造型不完整,很可能就是雄鹿打架後的印記,而如果有被啃食的痕跡,那很可能是鹿隻為了要補充鈣質,啃食脫落的鹿角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