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談】 吉普賽人與回回

文/王慶寧 |2016.05.19
1794觀看次
字級

文/王慶寧

位於波蘭的奧許維茲(Auschwitz)集中營,為二戰期間納粹囚禁、迫害猶太人的地方,直至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七日,倖存的猶太人才被前蘇聯的紅軍釋放。去年二戰結束七十周年時,西方媒體大幅報導奧許維茲和猶太人遭納粹屠殺的過往歷史。但是,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實奧許維茲集中營裡囚禁的不只有猶太人,還有吉普賽人,納粹不只有計畫地屠殺猶太人,也屠殺吉普賽人。然而媒體對吉普賽人的遭遇,似乎著墨不多,許多人對此也沒有太深刻的印象。

猶太人被迫害的歷史成為媒體焦點,與猶太人的經濟成就不無關係,猶太人在經濟、政治和媒體上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去年富比士(Forbes)公布的世界富豪榜,前五十名的富豪中,有十人是猶太人,像臉書創辦人馬克祖伯格(Mark Zuckerberg),也是猶太後裔。相較之下,吉普賽人就顯得弱勢許多,以致他們被納粹迫害的歷史,常常被世人遺忘。

除了二戰歷史,許多人也不知道,中國歷史上的「回回」民族,就包含吉普賽人。

吉普賽人是散居世界各地的民族,起源於印度北部,後來散居到中亞、西亞、歐洲和美洲等地。自稱羅姆人(Roma)或羅姆尼人(Romani),英語稱為吉普賽人(Gypsies)。性喜四處遷徙的吉普賽人,也有落腳至中國的。

元朝時,將來自西域的穆斯林泛稱為「回回」,來自西域的非穆斯林,則被稱為「朮忽回回」,而吉普賽人被稱為「囉哩回回」,統稱都叫「回回」。所以「回回」這個泛稱,就成為中國史上包含吉普賽人的新民族,但是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