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五二○總統就職典禮明天登場,新總統蔡英文提不提「九二共識」成最大焦點,金融業身為政府特許行業,業務推展全看政府臉色,過去八年為大陸經貿「讓利」最大受惠者,但五二○後一旦兩岸關係生變,恐成「兩岸孤兒」,近期傳出多項合作案在五二○前遭擱置延宕,未來四年兩岸新關係變數多,金融業者已經剉咧等。
投審會統計,金融業是去年赴大陸投資金額成長率最高的產業,雖僅二十四件,但一年總投資金額高達二十七點八億美元,換算新台幣逾九百億元,年成長率高達百分之六十八,甚至超越石化業投資;同時四月底資料,國銀對大陸地區包括對台商借款、授信、投資及資金拆存總額度就高達一兆六千零七十八億元。
據金管會資料,目前我國銀行在大陸已設立並開業子行共三家、分行二十五家、支行十一家,總計十三家國銀登陸總據點超過五十三家,目前尚有十餘家申設案已通過國內金管會核准,目前卻還「躺」在大陸銀監會等待簽准。此外,國銀在香港也計有二十家分行及三家代表人辦事處。壽險業登陸有四家合資人壽、兩家產險面臨增資困境。
券商公會統計,有十一家券商登陸設立逾二十三個辦事處,原本大陸承諾給台灣券商八張執照,全因服貿未過關,自貿區特許案原傳中信投資的福建券商第二季可獲放行,近期也傳卡關。
今年元月蔡英文當選後,前副總統蕭萬長三月兩岸博鰲論壇與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面,李克強重申大陸兩岸同屬一中底線思維,對蕭萬長提出台灣加入亞投行、RCEP及貨貿持續談判等議題,北京已定調上述議題等到五二○再議。
而蕭萬長主導「兩岸企業家峰會」已決定十一月首度移師金門、廈門舉辦,拍板的大陸前副總理曾培炎說「以避免不必要的政治干擾」。
五二○後兩岸金融交流維持熱絡或降溫,得看對岸是否滿意蔡英文五二○演說;台灣金融業若在大陸碰壁,想打好亞洲盃,可能會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