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規範嚴 部落幼照登記難

 |2016.04.25
1215觀看次
字級
田間、山林,就是部落媽媽們最好的教室。圖為馬里光部落幼兒照顧中心老師沙美.伍道帶孩子到田裡認識小米作物。圖/洪欣慈

【本報新竹訊】二○一二年幼托整合後,教育部訂定「社區互助式及部落互助式教保服務實施辦法」,針對師資、空間進行規範,但因條件嚴格、申請程序繁複,讓不少部落運作多年的幼兒照顧中心面臨登記困境,至今只有屏東縣五間申請成功;南投、苗栗、新竹等縣則都有部落幼兒照顧中心因此關閉。

北市大幼教系副教授邱志鵬直言,社區互助根本概念就是「互相幫忙」,靠著彼此間的信任建立,幫政府做事的人,政府應該要多支持,部落托育不需要「學校化」、也不需要繁複的登記,若政府擔心,可以實地視察、定期監督,確保安全無虞即可,「他們不是壞人,應該讓法條更簡單、給予資源,放大社區可能性。」

長期在新竹縣尖石鄉服務的至善基金會二十一日在司馬庫斯舉行「大霸尖山下的幼照高峰會」,邀請十多位大學教授上山與部落幼教工作者交流。

會中至善基金會幼照督導何淑雲提到,現在對部落幼兒照顧中心而言一大困境是申請設立登記,「擔心申請完了,孩子也沒了。」

地處偏遠

廠商多不願接

「光是招標修繕,就流標了四次」,何淑雲說,部落地處偏遠,材料運輸成本高,加上預算有限,許多廠商都不願意接,讓時間一拖再拖;很多部落幼兒照顧中心裡面的老師是培力部落婦女擔任,這些部落媽媽們有經驗、對部落熟悉,卻不是教保出身,資格面臨挑戰。

至善基金會研發專員楊曜誦說,辦法原要求需有建物使用執照、師資需有教保員資格,但這些對於部落而言很困難,後雖修正為可用結構安全鑑定取代建照、師資略放寬,但因地方政府沒有經驗、加上山上偏遠,招標不易,申請程序仍耗費大量時間,二○一三年馬里光及司馬庫斯兩部落就已展開申請作業,但到現在還沒有通過。

「普遍照顧幼兒」

證明有缺口

至善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說,原住民族教育法內說要普遍照顧幼兒,但事實證明有缺口,基金會希望用在尖石十多年的部落幼教經驗去和政府互動,看政府訂定的辦法是否能落實,因此儘管申請過程困難,還是要嘗試變成政府體制內的對象,「其他部落才能適用」,真正導入政府資源。

教育部國教署國中小及學前教育組組長許麗娟表示,該辦法相較幼兒園相關規定已相對彈性,二○一四年時也有修正放寬,訂定辦法規範是為保障孩子權益,但若團體執行上仍有困難,都可再討論,就近入園是教部目標,會盡力協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