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或許沒有教育體系那麼專業,但我們清楚部落實際需求、努力做我們能做的。」這是部落媽媽們最真切的心聲。
位於新竹尖石鄉深山的司馬庫斯,早期因交通不便、電力供應困難,若部落沒有自己的幼兒園,來回還是得花上三、四小時車程,才能到最近的國幼班。
司馬庫斯教育文化部長拉互依.倚岕說,小朋友愛玩,曾經把來司馬庫斯旅遊的中型巴士玻璃打破,父母幾個月的薪水都不夠賠償。
類似事件一多,讓部落開始思考需要有自己的幼兒園、有人照顧孩子,因而召開多次部落會議,在二○○九年成立部落幼兒園。
司馬庫斯幼兒園內現有十五位學生,部落裡的所有族人、家長、牧師、小學生都是幼兒們的老師,山林就是教室,午餐時會放手讓中、大班孩子合力完成、再一起共食,孩子在部落環境裡自然學習,也讓部落知識扎根。
至善基金會幼照督導何淑雲說,部落孩子到了國小因交通距離多半要住校,以前山另一頭的養老部落的孩子因為缺乏幼兒教育,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常髒髒的去學校,容易被排擠、霸凌,繼而失去學習興趣,國中就輟學。
有了照顧中心後,她表示:「很多小學老師回饋,說養老部落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上課態度都很棒。」
何淑雲說,部落幼照中心有些功能國幼班很難做到,例如部落多為隔代教養家庭,父母都在外工作,家中剩阿公阿嬤務農為生,有時候農忙期間,家長清晨問可否先送孩子過來,或因忙碌沒辦法來接,部落媽媽會先帶孩子回家,甚至讓孩子留宿。
此外,部落幼兒照顧中心不收費,除靠基金會募款經費,多是「以工換工」,家長有時幫忙打掃園內,或提供自家種的蔬果做為午餐食材,展現泰雅族「共同照顧」精神。
至善基金會在原鄉部落推動「陪你長大計畫」,希望募集更多認養人,以每月捐款六百元方式,讓更多原住民孩子不因資源匱乏喪失學習機會。愛心捐款專線(○二)二三八八九一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