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和3百師生 每日垃圾量僅半桶

 |2016.04.21
1001觀看次
字級

【本報雲林訊】雲林縣古坑鄉東和國小資源回收帶動垃圾減量;校長林秉武表示,全校師生近三百人,一天產生的垃圾只有三十公升半個垃圾桶的量。

東和校園林木蒼鬱,已有九十六年歷史。一棵長得「像雲」的松樹,名為「雲松」;廚房旁的老樟樹,本就水源豐富,加上澆灌了學童用生廚餘自製的肥料,大樹成為一片樹林,名為「樟林」,是雲林縣的重要文化資產。透過兩棵珍貴老樹揭牌的活動,縣長李進勇呼籲民眾守護老樹並從小實踐環保理念,並稱讚學童是環保小尖兵。

李進勇強調,雲林有垃圾危機,但學校推動垃圾分類非常仔細,即使一般垃圾車不回收的吸管、垃圾袋、玻璃……等,仍透過各種管道回收,讓垃圾量降到最低。

六年乙班導師許莉婷指出,剛開始協助資源回收的工作最辛苦,教導小朋友如何辨別各項分類,落實於生活中並養成習慣,校內最多的垃圾是樹葉,後來結合社區筍農清運樹葉覆蓋竹筍,達到雙贏的策略;廚房產生熟廚餘提供給社區養豬戶餵豬,生廚餘則利用益菌製作液肥,澆灌學校有機菜園,幫助蔬菜生長,一舉兩得。

六乙學生莊巾誼說,海洋垃圾有八成是塑膠袋,丟棄塑膠袋之前要洗清洗烘乾才可回收,交給工廠製成塑膠粒,含有鋁箔等材質的塑膠袋屬不可回收,呼籲大家少用塑膠袋,讓垃圾減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