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盡家財養狗 醫:動物蒐集症

 |2016.04.11
1548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我的狗死了……」阿珠姨(化名)在河岸邊養了一百多隻狗,全力照顧幾乎傾家蕩產。她親狗狗如家人,不斷到外面撿流浪狗回來飼養,但實際上她已經無力負擔。

農委會畜牧處動保科科長江文全表示,台灣有很多喜歡照顧動物的愛心媽媽,但部分「愛媽」過了頭,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從精神科學角度來看,這屬於「動物蒐集症」。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動物蒐集症」屬於某種「強迫症」,在二○一三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手冊已經列為正式疾病。有人偏好收藏垃圾回收物,這類患者儲存蒐集「寵物」,一旦將蒐集物品丟棄,心理就會產生重大挫折,根據流行病學推估,盛行率約百分之二至六,中高齡患者居多,女多於男,屬於一種慢性的精神退化,若影響到他人,就應該就醫治療。

楊聰財說,有「動物蒐集症」患者,公寓頂養了十多隻狗,空間狹小,臭氣薰天、噪音擾人,鄰居苦不堪言。

即使家人偷偷把狗送走,他還是再到外面撿狗,送走一隻撿回兩隻,愈養愈多,最後由家人硬押著他就醫治療。

國內有多少過度執著的「動物蒐集症」患者?農委會表示,現階段只能造冊列管收容場所的負責人,請地方政府就近稽查規勸,至於家裡飼養眾多貓狗的偏執飼主人數,則無從查起;不少動保團體指出,以「同行」力量私下規勸,或許還有點效果。

根據統計,全國各縣市列冊及輔導的狗場一百一十三個,飼養約二點五萬多隻犬貓,農委會畜牧處動物保護科科長江文全表示,有些民間收容狗場頗具規模、運作正常,但有些愛心媽媽並無固定圈養流浪犬貓的場所,有些則成立「一人協會」,獨自照顧流浪犬貓,「經營」樣態很多。

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表示,動物蒐集者不見得以愛狗為出發點,而是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在精神上需要特殊的照顧,建議社福醫療網主動關懷,提供專業協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