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純
清明回老家祭拜祖先,前來祭祀的都是大叔或大嬸,突然出現一位少年仔,拎著祭品前來,令人非常好奇。打聽之下,原來是堂嫂的孫子小傑。
小傑的父母是銀行界的高級主管,上面兩個哥哥自小到大都讀名校,成績十分優異,目前在國外進修;身為老么的小傑剛好相反,從小就對課業不感興趣,是父母口中成績不好的孩子,也是父母最不願意在親友面前提及的孩子。
小傑的志向是什麼呢?他喜歡做生意。國中畢業後,他不願意接受父母的安排一一讀普通高中;自己選擇了職校,白天讀書,晚上在夜市賣豆花。
我和小傑聊了一會兒,發現他是個很有主見的年輕人,他說:「讀高職比較貼近我對商的興趣;晚上做生意,就是想多吸取社會經驗。社會也是一本大書,我喜歡讀它,也用心讀它,而且賺來的錢還可以支付自己的學費及生活費,將來讀大學我也打算要自食其力,我相信畢業之後,自己絕對不會失業。」
再詢問小傑:「怎麼會自己來祭祖呢?爸爸媽媽呢?」他回答:「父母到外地出差,所以,我就主動幫忙囉。」多懂事的孩子!
小傑明白自己的專長以及他務實上進的態度,不就是人生最大的資本嗎?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孩子,懂得代替父母祭祀祖先,不是很可貴嗎?但願小傑的父母能發現他的優點而肯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