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偉
宋神宗臨寧四年,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到杭州做太守。一天,蘇軾正在府衙辦公,當地有個叫吳小乙的商人,前來告狀。告他鄰居張二賴帳不還。蘇軾看過狀文,立即命衙役把張二帶上堂來當面對質。
張二來到後,蘇軾先問吳小乙:「張二欠你多少錢?欠了多久?」吳小乙道:「他曾租了小人十丈白絹,合價二萬,說明一個月內還清,至今已過半年,他分文未付。小人幾次上門討帳,他都一再推託不給,這不是想賴帳嗎?望大人明斷。」
蘇軾又問張二:「他說的可是實話嗎?」張二回答道:「是實話,小人確實欠他二萬。」蘇軾接著又問道:「你既然欠他的錢,就應該還人家,為何拖延至今?」張二哭喪著臉說:「小人買他的綢絹,本是製作扇子生意的,無奈這次做的扇子賣不出去,連一家餬口都難保了,哪裡能按時還錢呢?小人真不是想賴帳,實在沒有辦法呀!」
蘇軾看張二是個老實人,不像無賴之徒。再細想,張二做的扇子賣不出去,叫他到哪裡找錢還帳呢?這樣想著,蘇軾不免對張二處境同情起來。忽然,他心生一計,想到一個幫助張二還錢的辦法。蘇軾命張二速去取一捆扇子來。扇子拿來之後,叫書僮取過筆硯,蘇軾當堂在扇子面上作起詩畫來:有的畫幾株老松、有的畫幾枝青竹、有的畫上山水花鳥、有的題詩一首,落款處寫上自己的大名。扇子畫好了,就讓張二拿到市上去賣。
這時,蘇軾畫扇的消息早已傳開了,滿街人都爭著購買這些扇子,霎時間便一搶而空。
張二賣扇子得了一大筆錢,不僅還清了吳小乙的債,剩餘的部分還用來開一家扇子店。他家的日子,從此便寬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