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 小學堂 杜牧〈清明〉

文/章定 |2016.03.31
2106觀看次
字級
圖/RM包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文/章定 圖/RM包

哈囉!各位小朋友們!章定老師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首關於掃墓習俗的唐詩,這首詩就是杜牧的〈清明〉。相信大家對這首詩一定都能琅琅上口!但是有沒有人知道清明節是在什麼時候呢?答案是在每年國曆的四月四、五、六日其中一天,在這個時候,台灣的東北季風已逐漸轉變為偏南風,天氣漸漸變得暖和,萌芽的花草樹木也都蓬勃生長,各地景象明媚而宜人,所以此節氣便命名為「清明」。但這時的氣候仍不穩定,氣溫變化也很大,冷熱無常;有時天空晴朗無雲,有時則下起綿綿細雨,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正好可以反映這樣的現象呢!

傳統的習俗中,清明這一天是祭拜祖先的日子,但一開始,清明只被當作二十四節氣看待而已;後來,因為清明與民間禁火掃墓的寒食節日接近,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二合為一了。到現在,寒食已成清明的別稱,寒食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食的習慣,也變成了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那為什麼寒食節不吃用煙火烹調的熟食呢?這可是有故的喲!那是在春秋戰國時代發生的故。晉文公因為要躲避親兄弟間爭奪王位而相殘的禍害,於是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有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他,其中一個名叫介子推。

相傳在有一次,晉文公因為饑餓而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他,便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烤熟給他吃,讓晉文公得以撐過窮途潦倒的流亡時期。後來晉文公重新回到晉國做了君主,便封賞有功之臣,卻獨獨忘了介子推。當晉文公想起介子推想封賞他,並邀請來輔佐自己時,介子推堅決不接受;連晉文公親自去請,介子推依舊推辭不見,甚至還背著母親躲進了綿山。

晉文公不死心,派人搜山要找出介子推,最後還聽了下屬的建議,放火燒山,希望能藉此逼介子推出面;卻沒想到介子推抱著母親在一棵大樹下,被火活活燒死了。晉文公傷痛欲絕,用最哀戚的心,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樹下,從此便把放火燒山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並曉諭全國,每年這天全國禁止一切煙火,食物只吃涼食,這便是寒食節的由來。

清明節這天,一般民眾皆禁火掃墓,祭奠先祖,在唐代亦延續古老習俗,掃墓並追念先人;而在追念先人的過程中,也難免會牽動愁腸,有山水依昔,人事已非的感觸,尤其在下著紛紛細雨的天氣裡,想必更是如此吧!於是杜牧說:「路上行人欲斷魂」是不是很貼切的表現了清明掃墓、追思先人的心情呢?所以小朋友們,今年在清明掃墓的時候,也別忘了懷著一顆慎終追遠的心,追念先賢們善的意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