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全球首創的「走入管弦樂團」展廳,利用十八個真人大小的數位影音播放,營造出管弦樂團就在眼前表演的氛圍。圖/中央社
【本報台南訊】「我們把管弦樂團搬進博物館!」奇美博物館自動樂器展區每逢整點,螢幕上十八位演奏家會一起合奏交響樂曲,猶如《哈利波特》的動態畫作一樣,是全國首創的互動程式,能讓民眾自由穿梭在展區,從指揮家、演奏家的角度,體會各個樂器之於交響樂團所扮演的角色。
奇美博物館副館長廖婉如表示,經過一年多的前置作業、半年的試播後,館內樂器廳的「走入管弦樂團」展區終於對外公開。這個以樂器為主的空間,呈現貝多芬或布拉姆斯指揮下的管弦樂團配製,為了讓民眾了解樂器編制,觀察弦樂、管樂、打擊樂等如何搭配與運作,樂器顧問Benoit Paulis突發奇想,希望能讓觀眾「走入」樂團,親身體會交響樂之美。
廖婉如表示,奇美打造的「多聲道影音節目」系統,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記錄各個樂手演奏樂器的模樣,每天早上十點開始,每個整點,透過十八個電腦螢幕中真人大小的音樂家,搭配前台中央的指揮,輪流演奏史麥塔納、貝多芬與普羅科菲夫等曲目,藉由最先進的控制系統,營造出管弦樂團就在眼前表演的氛圍。
「從長笛手的視角到首席小提琴手都不一樣。」繆斯藝術文化總經理尤子澤表示,整個設備最困難的,不僅要透過三台電腦、一台控制系統,控制影音同步播放無誤差,還必須微調每個位置的聲音,讓觀眾體會各種樂器在樂團中扮演的角色;畫面中的音樂家跟真人一樣,演奏前會調音、站立或坐下,甚至走出畫面之外,相當有趣,「期盼能讓更多人喜歡上交響樂」。
展場亦有文字說明、樂器立體剖面樣貌等,除了聆聽樂曲,還能增加相關知識,讓音樂真正進入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