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昱文譯寫
事實證明,不是每一隻靈長類動物,都會永遠遵循「服從領導者」遊戲。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狒狒經常會做出民主的決策,而不只是單純的服從「阿爾法雄性(意指一群動物之中最強勢的一名,部族之中其他個體都會接受牠的領導)」法則,牠們還會從其他的角度考慮所屬的社會階級。
經常觀賞《自然(Nature)》和《探索頻道(Discovery)》的人,常自認很了解靈長類動物,但事實證明:「不一定是最大的阿爾法雄性狒狒,來決定族群的去留。」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人類學專家梅格·庫夫特,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我們的研究結果,闡明了社會地位和領導地位之間一個重要的區別,並顯示,即使在高度分層的社會,民主亦是政策決定的準則。」
這些結論是如何達成的呢?根據最近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報告,這項研究是在二○一二年,訪問肯亞姆帕拉研究中心(Mpala Research Center)時,研究人員在幾乎整個群隊的東非狒狒身上(總共二十五隻舊世界的狒狒),裝置了兩周的GPS追踪項圈。
這些追踪項圈,提供庫夫特和同事有關狒狒生活的訊息,正如她所形容,「對這些群居動物的生活,開啟了前所未有的窗戶。」每天分分秒秒,科學家都能知道牠們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
「狒狒的集體活動模式,與魚類、鳥類和昆蟲的活動模式,非常的相似。」也就是可以使用一組簡單的規則來預測,比如說,「跟隨你的鄰居」的模式,合作研究人員達米安·法陵說。
追蹤顯示,狒狒們對於策略的決定,比如什麼時候吃東西,或什麼時候移動地點,不完全是由阿爾法雄性領導者帶頭。
「策略的決定,在高度發展的社會,不見得比簡單的動物社會結構,來得那麼的不同」庫夫特補充說,「它們可能都是遵隨著同樣的規則。」
(文由《台灣動物新聞網》提供,文章出處為《自然世界新聞》(Nature Worl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