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C型肝炎新藥問世讓根治現曙光,但療程要價百萬元令患者吃不消。衛福部健保署擬將以專款方式將天價C肝藥納入給付,並提議患者每月須繳交一萬元共同負擔藥費,若按時服藥痊癒後再退還,若正式上路將成為健保首創藥物「保證金」制度。
C型肝炎現行治療採注射長效型干擾素搭配口服雷巴威林藥物,但會出現發燒、過敏、落髮、失眠、憂鬱等副作用,治癒率約八成,但國人對肝炎認知不足,不知自己患病或害怕副作用,實際治療痊癒者僅一成。
近年問世的全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藥物,療程縮短、副作用降低,治療率高達九成五,雖帶來根治契機,但藥價昂貴,現行干擾素治療費用約二十到二十五萬元,小分子抗病毒藥物卻高達五十到兩百萬元。
價廉印度藥竄南台 恐致抗藥性
天價C肝藥不僅挑戰健保給付制度,也掀起從國外帶藥的歪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莊萬龍透露,近來有人到南部醫院發傳單,標榜從印度帶回C肝口服藥兜售,據了解,藥價僅是原廠藥的十分之一。莊憂心,患者服用來路不明藥物,或藥效成分不足而產生抗藥性,將使C肝防治更棘手。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施如亮指出,目前有三藥廠四款的C肝新藥提出健保申請,台灣為數最多的1b基因型藥物擬先納入,若透過議價給付價約三十萬元,1b型患者估計二十七萬人,共約需八百億元,但因治療者僅占半數,預計每年編列四十億元專款支應,用藥優先順序由專家討論,但仍須經由健保會同意後才能施行。
和信醫院藥劑科主任陳昭姿說,下月召開的專家會議將討論C肝新藥,因台灣藥價比國外低,若沒有好好服用恐外流,故除向藥廠議價,也有備案討論請患者部分負擔,先繳交約一萬元「保證金」,若有按時服藥病毒量下降再退回。
送藥到手 服藥入口 吃了再走
莊萬龍指出,若患者自費治療必定會按時服藥,但若納入保險就難說。以美國為例,許多C肝患者是靜脈毒癮者,曾發生患者直接把C肝藥物轉手賣出後再去買毒的案例。他認為,保證金雖可能促使病人按時服藥,但不一定可行,若是採類似結核病「都治計畫」,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吃了再走,也是可行方法。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說,保證金制度雖是有趣的想法,但實踐上有困難,因C肝感染不一定歸咎於個人行為,也可能與環境因素有關,即便患者有良好的自我照顧能力,仍有被感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