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與人生 素食牧師杜期里 部落推廣無肉

羅佑純 |2016.03.24
3222觀看次
字級
杜期里牧師。圖/記者楊祖宏
建山教會提供年長者用餐,並提倡素食,餐前長者們也習慣祝禱。 圖/記者楊祖宏

【記者羅佑純高雄報導】在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建山教會牧養的杜期里牧師,日前因為推廣無肉、無菸、無酒、無檳榔的規律生活,提升原民平均健康壽命而獲得「原曙獎」,他認為「光榮是屬於上帝的」,他只是選擇一份「讓人生變得有意義的工作」而已。

五十七歲的杜期里牧師,是在建山村生長的布農族人,曾於中部許多教會服侍,十九年前被派回建山村服務。杜牧師說:「回家服務並不容易,不論你要推動什麼,『意見』總是比較多。」尤其教會主張「四無」生活,要在以狩獵為生的布農族推廣「無肉」,是很大的挑戰。

生活飲食 延壽關鍵

為什麼教會要推行無肉生活?杜牧師解釋,《聖經》裡有記載,上帝原本只允許人類吃蔬果、五穀等健康食物,當時人類的平均壽命近千歲,但人類自作聰明開始吃肉,平均壽命銳減到七、八十歲左右。後來遇上洪水大劫,蔬食不夠吃,上帝允許人類可以吃潔淨的肉,但豬及無刺、無鱗片的魚等不潔肉,仍不能吃。

「村裡有許多三十到四十歲的年輕人死亡,我認為關鍵就在生活與飲食。」杜牧師認為,以前祖先種什麼吃什麼,也不會施化肥、農藥,所以大家的身體都很健康,現在則充斥化學、加工食物,加上作息不正常,對身心靈的影響很大。因此他親身示範,如何選擇吃有意義的食物,二十幾年來,有九成教友已回歸健康生活,甚至有近三成的人吃素。

風災啟發 有機藍圖

二○○九年八月,莫拉克颱風肆虐高雄山區,當時位於桃源鄉的建山村,因對外聯絡橋中斷成為孤島。風災後建山村變成危險區,政府將全民安置在陸軍官校裡。

當時杜牧師發現,「住在那裡,隨時會有善心團體來送錢,大家平時在外辛苦工作,也賺不到這麼多錢。」牧師發現村民很「享受」這樣的日子,他心想,「為什麼大家不能回家,用自己的雙手工作,而貪婪愛心物資。」

杜牧師後來向社會局反映「讓我們回家」,村民即被強制搬離官校,杜牧師頓時成了全村罪人,但他早已幫大家規畫好,建山村的「有機藍圖」。

販售蔬果 吸引回流

杜牧師指導村民種植有機蔬果販售,「建山村充滿上帝的恩典,不論是何種蔬果作物,只要種下去就可以活得很好。」雖然他鼓勵大家種植,但「行銷」才是支撐整個有機供需的重要關鍵,木訥的杜牧師,根本不懂得如何行銷。

還好杜牧師遇到台安基金會、本會台灣會區、台灣守善團許多貴人,幫他把有機蔬果推銷到全台,而且少了中盤商的抽成,農民的收入反而更高。

杜牧師如此積極推廣,也是藍圖規畫的一部分,「村裡有一半的人在外工作,荒廢土地,我希望大家能回來工作,前提必須讓他們相信,在村裡可以過的比都市還要好。」如今已有少數年輕人留在部落,杜牧師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回流,一起為部落打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