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來風】 嶔崎磊落的典範人物

文/林明昌 |2016.03.21
3011觀看次
字級

文/林明昌

文學論者喜歡將《儒林外史》歸為「諷刺小說」,然而這樣的標籤並不精當。《儒林外史》固然寫出一些熱中科舉者的醜態,但更多篇幅在創造作者心中「嶔崎磊落」的讀書人典範,只要細讀一遍即可知。

《儒林外史》以第一回「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表明創作的宗旨。這回的故事,與第二回起的正文並無關聯,只是假借王冕這位名流的生平行止,塑造「嶔崎磊落」的人物典範,彰顯全書要義。

歷史上確有王冕其人,也確實是元末浙江諸暨著名畫家。然而《儒林外史》中的王冕,則是吳敬梓改寫而成,是小說王冕,不再是歷史上的王冕。例如吳敬梓將王冕改寫成七歲喪父的孤兒,這點即與歷史上的王冕大不相同。

小孤兒王冕上學三年之後,因為家貧只好輟學為人放牛。他一邊放牛一邊讀書,還無師自通練就沒骨花卉畫法,成為當地名筆。到了十七、八歲,只要每日畫幾筆就不愁衣食。最難能的是不到二十歲就把天文地理,及經史上的大學問全然貫通。但是王冕的志向與同時代汲汲於功名富貴的學子相反,他既不求官爵,又不結交朋友,終日只是閉戶讀書;不僅不慕富貴、不求官位,甚至幾次為躲避富貴功名而逃亡。

先是位居高官的書法家危素,偶見王冕畫作而讚賞不已,透過知縣時仁相約,欲請王冕前來一會。時知縣便派熟悉地方事務的頭役翟買辦持侍生帖相邀,以示敬意。王冕得知翟買辦的來意後,笑著回絕,並請翟買辦回覆說:「王冕乃一介農夫,不敢求見;這尊帖也不敢領。」翟買辦意想不到王冕會一口回絕,忍不住翻臉斥責,並出言威脅。王冕不為所動,二人因而僵持不下。所幸鄰人秦老幫忙出主意,以王冕抱病不便出門為由,回報知縣,先拖延數日再說。

時知縣約見不成,卻未放棄。為討好上司,又想博得屈尊敬賢的美名,親自乘轎下鄉,來到王冕家。王冕立即躲避,母親和鄰人也幫忙隱瞞,說王冕外出,不知所往;時知縣只好放棄。

王冕得罪時仁與危素之後,恐怕災害上身,只好辭別母親,逃往山東避禍,半年之後才得以返鄉與母親相聚。

數年後朱元璋起兵反元,得了金陵,立為吳王。攻下浙江後,吳王親率十數馬騎,前來拜訪王冕,二人相談甚歡。又過了數年,吳王定鼎應天,統一天下,建立大明,年號洪武。其後時常有人傳說朝廷行文到浙江布政司,要徵王冕出來做官。初時王冕並不在意,後來漸漸說得多了,王冕趕緊趁夜逃往會稽山中;果然在半年之後,朝廷下詔授予王冕參軍之職,但因找不到人而作罷。埋名隱姓的王冕,於會稽山中終老,由山鄰聚錢安葬。

王冕稟賦穎慧,卻視功名富貴如災禍,避之唯恐不及,吳敬梓稱之為「嶔崎磊落」的人,亦即閑齋老人〈儒林外史序〉所說「以辭卻功名富貴,品地最上一層,為中流砥柱」者;《儒林外史》努力傳述的,正是這類人物。至於順帶描寫醉心科考、攀緣利祿的滑稽突梯角色,固然生動有趣,也不過是托月之用的渲染雲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