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面鏡子 比丘與精靈的鬥法

文/滿濟 |2016.03.11
1504觀看次
字級

文/滿濟

森林禪觀的比丘們,

應守護六根門戶,

念想,人命如朝露,

色身像陶器般脆弱……

請以慈心、祝福的善意,

打造一座美好的心靈城市。

慈心護念山川河流、星辰大地,

以及居住在林間的神祇與精靈。

寺院一個月的農曆年,大眾以忙為樂,面上總是洋溢笑容,為來山的信徒、遊客們熱誠服務。人間佛教的修行不玄談高論,而是給出時間、給出心意、給出歡喜。農曆春節,編輯部仍忙於新書的出版,兒童動物故事《靈猴說》、百萬字的《玄奘小說全傳》歡喜與讀友見面。緊接著《開山50年特刊》、智慧故事書《黑暗,還有光&活出風的自由》也忙於文字的審訂、紙張的選擇、成本的估算等等,編輯人,精於文字是必備的,但又必須面面俱到,從紙張到經濟的考量。編輯若沒幾分定力,是成為不了一位專業的編輯人。

關於禪修的記載,流傳這麼一則有趣的故事。

舍衛城數位比丘,得到佛陀授予禪觀的主題,就遠離熱鬧的城市,尋覓到一處寧靜的樹林,分頭在樹下精進思惟「念處」的禪觀。(註一)

原先棲息林中的精靈,以為比丘們只停留二、三夜,所以就離開樹上,到地面上休息。但經過了十多天,比丘們仍沒離開樹林的打算,精靈們感到害怕,他們猜測比丘們可能要在此結夏安居。果真如此,他們得被迫在地面生活很長一段的時間,這樣的居住環境讓他們感覺痛苦。

為了奪回樹林,精靈們決定一起發出鬼魅般的聲音,製造恐怖的景像來嚇走比丘們。精勤於禪觀的比丘們被精靈幻化的身體無頭,或有頭無身的魅影,雖不害怕,但還是難免受到干擾。比丘們也非常生氣,離開林子,回舍衛城向佛陀報告此事。

「佛陀,森林的精靈集體作亂,整夜製造幻相,讓我們不得安靜禪坐,我們要如何對治這些頑皮的精靈呢?」

「比丘們,你們要帶上我授予的武器,這個武器即是我受持的『慈心之經』。你們以慈心為本,才能與森林的精靈和平共處。」

比丘們依佛陀教導誦讀《慈經》(註二),要從內心散發無量的善意給予森林一切有情眾生。精靈收到比丘的善意心念後,改以歡迎的態度,不再干擾比丘的禪修。他們樂於居留在地面上,守護禪修的比丘們。森林裡恢復和諧,夜半不再出現鬼嚎、魅影。

這則佛陀時代,比丘與精靈鬥法的故事,經過了千年,同樣的真理是不會改變的。善意必能獲得友誼,誠心接納他人,能使對方歡迎我們的到來。禪觀的比丘與精靈的對抗,如同人際之間的矛盾,化解的不二法門,唯有學習「慈悲」,改用對方的立場來看,並理解對方的做法,才有希望消除敵意及建立和諧的人我關係。

註一:「念處」,全名為正法念處法門。起於外道以身口意三業諸問題質問新出家之比丘,佛陀為此廣說「正法念處法門」,以觀身念處做禪觀起點,繼而深入了解三界六道的因果關係,從中解脫生死流轉之流。

註二:《慈經》,佛陀對禪修的比丘們教導身為一個修禪者,應如何對於有情眾生慈愛與祝福的開示,以慈心化解對立、紛爭。經文節錄如下:

願我無敵意、無危險,無精神的痛苦,無身體的痛苦,無偏見的執著、願我處處法喜充滿,保持快樂。

願我的父母、我的導師、親人、眷屬、和朋友,以及我的同修,我的伙伴,願他們無敵意、無危險、無身體的痛苦、無心靈的痛苦。

願他們無煩惱、無悲傷、無恐懼、無疑惑、無偏見的執著。

願他們不論在任何時刻,皆能身心安然自在,願他們處處喜悅充滿,願他們擁有平靜的快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