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擬推行「教育儲蓄帳戶」,十八歲的年輕人可先工作再進修,並提出為經濟弱勢兒童設立「教育發展帳戶」,扶植經濟弱勢兒童未來教育。
我認為這是一廂情願的理想主義點子,又是個在冷氣房下的紙上談兵。少子化衝擊大學已快招不到學生,高中生畢業後去就業,豈不雪上加霜。我更擔心孩子又要當白老鼠,擺盪不定的教育政策,非國家之福。十八歲的孩子年輕氣盛穩度不定,難保不會衍生諸多青少年社會問題;而這個帳戶難保不會製造出親子間金錢的糾葛,再者家長的意願及產業的配合度又如何呢?
脫貧方案立意正確,政府有責任照顧孩子因家庭貧富差距而造成的教育落差。教育是提升社會階層的最佳方法,個人覺得把那些經費用來增加公費生,各科系都可提供名額,配合產業發展,應該較務實可行。
早年師範的公費制度,讓多少貧窮子弟可以努力讀書謀得一職,鹹魚翻生,翻轉社經地位,步步高升,光宗耀祖。
十八歲的孩子應該繼續讀書,這是當今社會現象,提供管道讓他們選擇自己想走的路,明白說就是只要肯努力,公費讀完四年大學,畢業後確保有工作。我相信這要比先工作再讀書來得更適性發展,更貼近現實社會,當然方案要明訂排富條款,畢業檢定,最低服務年資等相關措施。
張子筑(台中市/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