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開發的醣晶片技術出現重大突破,克服抗體藥物的困境,預期將來在愛滋病、癌症製藥及檢測方面的發展會有重要幫助,預估可增加藥效三倍以上。此項研究成果昨天發表於最新一期的《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期刊,並已技轉給醣基生醫公司,首先用於改良淋巴癌的藥物,年底將送臨床試驗審查。
這項醣晶片技術,是中研院院長翁啟惠領導的團隊與接受技轉的醣基生醫一起完成。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副研究員吳宗益指出,抗體藥物合成醣分子時,無法有效合成單一成分,當醣分子結構很多種時,很難讓抗體針對單一抗原進行治療,造成藥物治療效果很難掌握,甚至出現過敏等副作用。
中研院團隊利用酵素反應,開發出新的「均相化抗體」技術,將抗體藥物的醣分子混合物,改良與醣分子有關的藥物,改造成具單一醣分子結構的均相化抗體,合成醣分子時可以讓結構長得一模一樣,成為攻擊手專注的攻擊抗原,避免出現不同的抗體亂攻擊其他部分出現造成的副作用。
淋巴癌藥物 進度最快
吳宗益指出,目前進度最快的是針對淋巴癌的藥物「莫須瘤」進行實驗,原本有五十三種不同的醣分子結構,改良後,醣分子結構趨於一致,藥效比原本增加五點七倍;另外以乳癌藥物「賀癌平」進行研究,效果提升十倍;再進一步嘗試流感疫苗,殺死病毒的能力也提升三至四倍。
此外,中研院表示,利用此種醣晶片,可準確地解析出在傳統醣晶片上無法顯現的抗愛滋病抗體之抗原結構,此新發現對往後愛滋病疫苗的開發應有相當大的幫助。
醣基副總經理林南宏透露,第一個均相化抗體藥物,目標在今年底送臨床試驗審查,如果效果良好,會迅速運用在其他藥物上。
吳宗益表示,這項技術已引起國內外藥廠高度重視,未來深具潛力;且透過產學合作,可以讓很多博士生、博士後研究員找到不錯的工作,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他以技轉給醣基的案子為例,中研院團隊中就有十幾人轉到醣基服務。
基因體研究中心以創新技術入股醣基,為最大股東。因浩鼎解盲事件,前金管會主委、現任立委曾銘宗前天在立法院中砲轟翁啟惠,翁啟惠原本昨天要出席記者會卻未出席,引發關注,對此,吳宗益表示,技術成果通常都由團隊成員來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