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耳鼻喉科門診常遇到長年藥物治療仍鼻塞的患者,排除腫瘤等因素後,最常見原因是鼻中膈彎曲及下鼻甲肥大,一般可用傳統「鼻中膈鼻道成形術」治療即可;但部分患者鼻塞是因鼻樑歪曲或鼻閥狹窄所致,只能用「結構式鼻整形術」處理。
蔡先生數十年來飽受嚴重鼻塞困擾,經三次鼻中膈及下鼻甲手術,鼻塞問題依舊。檢查發現,蔡先生致病因是鼻閥狹窄。後來取耳軟骨移植,改善過窄的內部鼻閥、外漏鼻孔、微調鼻子高度,術後多年,不僅鼻塞不再復發,也擁有高挺、無鼻孔外漏的鼻子。
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邱昱勳表示,鼻整形手術趨勢為「自體軟骨結構式鼻整形」,主要是不會排斥,幾無感染風險,術後看起來又很自然。
邱昱勳指出,若以目的區分鼻整形,一般可分「功能性」與「美容性」,前者處理傳統鼻中膈鼻道成形術無法處理的鼻塞及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至於美容性鼻整形則包含隆鼻、矯正扭曲鼻、鼻頭微雕、增加山根高度、短鼻拉長、修正朝天鼻、鼻外傷重建。不過現在手術常同時兼具兩種目的,無明顯分野。
鼻整形除了手術技巧,也需藝術眼光。術前醫師會仔細評估外鼻在臉上的比例、鼻子內部的解剖構造,與患者充分溝通後,依每個人不同條件及需求,量身訂做最適合的手術方式,同時改善功能與外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