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衛風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蹉,如琢如磨。」此乃以竹形容君子治學修身之道,古人亦以「竹節」象徵士人品格的磊落堅貞;曹雪芹筆下性格孤僻的纖纖淑女林黛玉也說:「…愛那幾竿竹子隱著一道曲欄,比別處更覺幽靜。」
中國人愛竹,自古皆然。台灣氣候潮濕多雨,十分適合竹子的生長,竹對於農業時期的台灣居民而言,不僅是君子雅士的象徵,在日常生活上與竹子的關係更是密切。從建築、傢俱、農具、器皿到食用,竹子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與竹子互動如此頻繁的結果,使得台灣的竹工藝到了工業社會時期,儘管不如從前普遍,卻進入了更高一層的藝術境界。
本次「逐夢‧築夢│竹藝美化展」是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承辦文建會華山藝文特區竹籬笆美化計畫的延伸。周圍車水馬龍的華山藝文特區在竹籬笆工程完成後,不僅美化了園區內部的整修施工環境,亦令長期生活在水泥叢林中的都市居民耳目一新。
該所為繼續推廣台灣竹工藝的發展,特於台北展示中心舉辦「逐夢‧築夢│竹藝美化展」。展出的內容除了典藏的各項竹工藝品外,也邀集了國內的竹藝名家共同展出。此外,更請到承辦華山竹籬笆工程的「悅山工坊」來為本次展出規劃竹藝造景,目的在於使國人認識竹在生活上的應用,並體驗台灣竹工藝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