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聯│合│ 國 咖啡 趙華 |2016.03.06 語音朗讀 176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從葉腋中長出的花苞 圖/趙華 咖啡樹美麗的花 圖/趙華 同一棵咖啡樹上果實成熟的時機不同 圖/趙華 coffee cherry 圖/趙華 文/趙華 咖啡,多少人為之瘋狂的好味道。大文學家伏爾泰說:「咖啡是慢性毒藥」,據說他一天要喝四十杯;大將軍拿破崙曾經因為身上的錢不夠,而拿軍帽抵押咖啡錢;小七的廣告金句:「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咖啡館!」咖啡征服了許多人的味蕾,是世界三大飲料作物之一。 咖啡的種類 咖啡因為栽培地區、加工方法、料理方式不同,產生了各式各樣的風味,此外單以品種來說,咖啡是茜草科咖啡屬,常見的咖啡樹有四種:阿拉伯種(阿拉比卡咖啡)、大葉種(羅布斯塔咖啡)、賴比瑞亞種(利比亞咖啡)和剛果種。 其中阿拉比卡咖啡占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七十,這是個很驚人的數字;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病蟲害讓咖啡面臨了嚴重的威脅,此外咖啡樹的同質性、缺乏多樣性基因,若發生了咖啡樹的疫病,它們可能會大量死亡,相關產業與經濟政治都會受到衝擊。科學家們正在尋找可以強化咖啡的基因,設法不讓咖啡絕種。 另外,羅布斯塔咖啡則占世界總產量百分之二十,它的咖啡因含量較高,大都用在加工製成即溶咖啡、罐裝咖啡上。而賴比瑞亞種和剛果種,產量比較稀少,各有獨特的風味,也有不少愛好者。 咖啡白色的小花,有淡淡的香味,花期只有三到五天,花苞由葉腋長出①,每個葉腋中有好幾個花芽②,花芽發育的時機有先後,導致咖啡結果、成熟的時機也不同③。綠色的果實經過六、七個月後,成熟轉為鮮艷的紅色,有點接近櫻桃,所以有人暱稱咖啡的果實為coffee cherry④。剝開鮮紅的外果皮,去除黏黏的果肉,可以看到兩顆半圓形的種子,它們又分別被一層堅硬的殼,內果皮包裹保護著,再剝開內果皮,種子的表面還有一層銀色的薄膜銀皮(silver skin),再去除銀皮,就是我們使用的咖啡生豆了。有時長出裡面只有一顆種子的圓形果實,被稱為「公豆」或是peaberry,而一般兩顆半圓形的種子則稱為「母豆」,一棵樹上大概只會結出百分之五~十的公豆。不過,這不表示咖啡豆真的有性別差異,只是果實的形態不同而已。 咖啡的由來及流傳 有此一說,在西元十世紀左右,非洲衣索匹亞山區的牧羊人發現,羊吃了某種植物後變得特別活潑,他吃了也發現讓人變得興奮,他分給修道院的僧侶,讓他們在晚禱修行時提神吃。據說至今衣索匹亞人仍然保有一種傳統,就是將碾碎的咖啡果實,加上動物油脂做成點心食用。 到了十三世紀,衣索匹亞軍隊入侵中東,將咖啡傳入了阿拉伯,世界上的第一杯咖啡,是阿拉伯人煮出來的,這也是阿拉比卡咖啡得名的由來。在古代歐洲旅人的手札中,記載著當時的阿拉伯人喝著一種由焦黑種子煮成的黑色糖蜜,阿拉伯人很早就知道如何烘焙咖啡。一開始,因宗教界人士認為咖啡刺激神經,違反了教義,曾經一度禁止並關閉咖啡店。但是埃及的蘇丹將其解禁,從此咖啡迅速的流行開來。有趣的是,直到今天仍有某些教派,還是認為依賴咖啡因是不對的,所以仍禁止喝咖啡。 世界上最早的咖啡店是麥加的Kaveh Kanes,人們在那裡聊天、喝咖啡、唱歌跳舞;據說,阿拉伯人從來不獨享一杯咖啡,漫著咖啡香的地方總有人聚在一起;而土耳其也有句俗諺:「一杯咖啡,四十年回憶」,一起分享的好朋友,友誼永存心頭;咱們孫越叔叔的咖啡廣告經典台詞:「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咖啡,代表著友誼與溫暖。 到了十六、七世紀,土耳其人和威尼斯商人分別以戰爭和貿易將咖啡傳入歐洲,歐洲人為之瘋狂。維也納人有句諺語:「歐洲人擋得住土耳其的彎刀,卻擋不住土耳其的咖啡」。當咖啡來到義大利,某些保守的神職人員認為這種異教徒的飲料是「撒旦的傑作」,禁止大家喝,而教宗克雷門八世親自嘗了香氣濃烈的咖啡後,忍不住說:「讓它受洗成為上帝的飲料吧!」這黑色飲料自此廣為流傳,接下來隨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咖啡傳到了全世界,飄香至你我的身邊。 前一篇文章 走春有門道 下一篇文章 金鈕扣藥洗 天然ㄟ最好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培養裁判、經營球隊 日女體大全方位育才2025.07.0404母雞誤闖雞翅餐廳 動保組織搶救2025.07.0205如是說2025.07.0206【光影紀事】交大電子所草創時期側寫2025.07.0407【詩】覺有情2025.07.0208安忍,一種無畏的慈悲2025.07.0209巴西玉米豐收節 如來寺傳揚三好2025.07.0410洛杉磯協會知賓 內外兼修展開服務2025.07.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與植物對話】心田播種 植栽教我的事【綠手指筆記】療癒系養蘭記【藝象空間】襲園美術館 靜待成景的植栽美學【植物觀察】一樹白雪 偶遇澳洲茶樹【蒔花物語】小胖葉養成術 打造多肉健康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