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昨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討論簽署ECFA後對台灣衝擊,農委會副處長蕭柊瓊、經濟部國貿局主秘陳永章、工業局組長胡貝蒂等九位官員受邀與會。
徐永明在會中痛批政府簽署ECFA後,不只高科技面臨紅色供應鏈衝擊,農林漁牧業也被連根拔起。經濟部工業局組長胡貝蒂表示,事實上,二○一一年到二○一四年對中國出口有成長趨勢,但「貨貿」不是萬靈丹,「也不能要求中國不進步、不發展」,台灣企業競爭力須提升;早收清單只是降低業者關稅成本,企業競爭最終仍靠產品差異化。
徐永明說,過去政府說簽署ECFA後,要取代日本、韓國在中國大陸的地位,還說有助台灣經濟結構轉型、整體供應鏈根留台灣及台商在中國大陸競爭力,但這些事前承諾全都跳票,沒有監督機制的ECFA,嚴重崩盤。
成大法律學系教授許忠信表示,已納入早收清單產品,表現反而比沒納入的表現更糟糕,石斑魚在民國一○四年出口至大陸金額,比前一年減百分之二十二點○三,香蕉減少百分之六十五點八三,納入早收清單的產品,總平均減少約百分之十二。
農委會國際處副處長蕭柊瓊指出,民國九十九年簽署ECFA時,並沒有談到農業,是大陸片面給予台灣十八項農產品零關稅。而在民國一○三年後,石斑魚因單價高,被大陸列為禁奢項目,出口量才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