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居民,夜間接觸的燈光強度,比鄉下郊區高三倍到六倍。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研究發現,大城市裡夜間燈光太亮,可能影響睡眠品質。睡眠不足與肥胖、代謝紊亂及身體狀況不佳有直接關係。
美國史丹福大學神經學家歐哈顏和他的團隊,用八年時間訪調全美大小城市的一萬五千八百六十三人,詢問他們的睡眠情況,再從國防部的氣象衛星計畫中,獲取全國各地的夜間燈光亮度指數,比對、分析兩項數據。
住大城市 近3成睡眠品質不佳
研究結果顯示,住在夜裡漆黑,能聽到蟲鳴、看到星星的安靜鄉下以及郊區的人,比住在夜晚燈火通明大城市裡的人,睡眠時間少於六小時的可能性低百分之六。
住在大城市裡的人,感到疲憊或對睡眠品質不滿意比率百分之二十九,住在郊外的人只有百分之十六,大城市裡的人容易在夜裡突然醒來。
調查顯示,住在夜裡燈光較強地區的人,睡眠時間四百零二分鐘,住在夜裡燈光較弱地區的人,睡眠時間四百一十二分鐘。
住在五十萬人以上大城市的人,比那些住在小城市、鄉下和郊區的人,夜間接觸的燈光強度高三倍到六倍。
歐哈顏表示,對於全天候運作的大城市來說,夜間照明是必須的,但是如果更多研究證明夜間燈光確實會影響人們的睡眠,那麼人們在睡眠時至少要拉上百葉窗和使用眼罩遮光。
即使住在燈火通明的市區,也有辦法自主改善睡眠品質,例如睡前不要使用電腦或智慧手機,因為藍光會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
褪黑激素是一種助眠賀爾蒙,研究已證實,接觸過多散發藍光的電子用品會擾亂人的生理時鐘,所以蓋上筆電、別碰手機,睡前洗熱水澡或看看書才能放鬆,準備一夜好眠。
固定規律作息 改善健康
另一種個方法是固定作息時間,每天睡約七到九小時。
研究已經證明,睡太多或睡太少都有害健康。找到適合你的睡眠時數,規律作息。
已有大量研究指出,長期睡眠不足會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如想吃東西、發胖、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也上升。睡眠不足對心理健康也有非常顯著的影響,使人變得容易衝動、分心,也會降低自制力與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