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三導師班一位成績前十名學生對我說:「老師,你可以幫我保管手機到五月中下旬的國中教育會考結束嗎?我在家念書時,常常不自覺滑手機,打開臉書,反射性的動作分蝕我念書的時間。」
「保管手機」在班級流傳開,其它班學生紛紛響應,辦公室抽屜一打開,十來支手機並列,像極了電信業者手機展示櫃。但冰冷的手機背後代表的是學生自我反省力,更代表學生對老師的信任。
有人認為,學生很被動,做不好自我管理;也有人說,學生把手機交給家長保管就好,親子溝通一定有問題。
我認為,老師可以在學生的求學路上扮演值得信任的人,引導他、幫助他,保管手機的工作任重道遠!
二○一五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台灣民眾上網率高達八成,推估上網人口達一千八百八十三萬人,其中十八至三十歲上網率百分之百。網路的快速推展,帶來便捷資訊的甜美果實,也種下文明的惡根!
我搭乘捷運,目睹一位女學生邊走邊滑手機,走著走著撞上柱子。我也曾在餐廳用餐時,看到隔壁桌五、六位高中生用餐時滑手機,彼此沒有交談,傻傻地看著手機微笑,用line傳簡訊取代開口說話。
網路沉迷者需要的協助是提醒與關懷,讓他們漸漸放下手機,拒當低頭族,遠離電腦,走出戶外,感受熱情溫暖的陽光與人生!
林柏寬(台南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