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電商市場轉趨成熟,從電商走向行動化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業者認為人才與跨境發展的地域是最大的問題。學程式的人很多,業者卻找不到想要的程式人才,二十世紀工業革命有文盲,二十一世紀網路革命有碼盲,台灣要重視程式教育,在軟體逐漸取代人體的網路革命過程中,找到一席之地。
無店面零售商業同業公會祕書長柏幼林表示,電商市場逐漸成熟,業者發展跨境業務成為必然,建議朝印度等東南亞國家發展。由於台灣電商規模以中小型平台居多,部分公司訂單來源八成來自手機,但有些大型電商平台卻只有四成,手機購物在軟體部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電腦科學 成基本技能
軟體開發成熟,逐漸取代人,要如何成為最上位操控軟體的人才成為重點。美國計畫提出三年四十億美元向下深耕程式教育,讓電腦科學不再是一門選修課程,而是與中文、英文、算數等相同的基本技能。
AppWorks之初創投創始合夥人林之晨指出,台灣教育體系對年輕人的軟體能力養成不夠重視,造成業界求才若渴,青年失業率高達一成二到一成五,顯示結構供需失調,近幾年來部分軟體工程師薪資翻兩到三倍能看得出來。他認為,台灣教育必須因應潮流而改變,否則台灣只能歷史重演,利用義和團的刀劍來對抗洋槍。
對此,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前天與綠能科技產業座談,提及下世代教育最主要的任務,是能夠培養出下世代的產業人才;她考慮將來尋找教育部長、次長時,要找能夠與產業溝通、能理解產業在想什麼的人,推動新的人才培育。
納國際人才 為我所用
「台灣高教不能再關起門來自high。」逢甲大學校長李秉乾表示,「台灣沒有天然資源,人才是最重要的資產,除了努力培養人才,更要吸納國際人才,為我所用。」台灣不只大學招不到學生,未來連產業也會缺工。他說,現在的產業是一個世界競爭的產業,人才也是全世界在搶,台灣除了吸納外國學生來台念書,更應該把他們「留下來」就業。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說,高等教育的盲點與迷失,還有學位、學識之間的差距,擁有學位外,還要有學識,但不代表國際化程度較高。他指出,英語很重要,但不是國際化的重心,國際化的重點在內涵,高等教育所做的研究能對全球帶來影響、對人類永續發展產生貢獻才是關鍵。
專利申請數 我消陸長
大陸電子商務專利壓境,阿里巴巴在台申請發明專利超過七百件,台灣電商產業警訊浮現。經濟部智慧局統計,阿里巴巴集團申請發明專利的重點領域,為電子購物金融商業類達三百一十件為最大宗,占總申請量近四成。
台灣電商申請發明專利件數,近年下滑,自二○一三年七百五十二件,至二○一五年下降至五百七十八件,整體大陸電商在台申請發明專利,從一百二十九件上升至兩百一十六件。銘傳大學法律學系教授汪渡村表示,申請發明專利數量衰退是一大警訊,若是大陸電商業者所申請的專利為關鍵技術,台灣業者為求發展,就必須獲得授權,也將導致成本增加、競爭力降低。但正面來看,台灣電商業者能避開既有專利,激發更加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