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第一線心情點滴 再老 再弱 有準備才能安心活

文/周希諴 |2016.03.01
929觀看次
字級

文/周希諴

「周醫師有空來我家坐坐,我每天都有空。」九十五歲從事藝術工作,罹患失智症初期的劉老太太說。

「她最近在整理房子,打算把一些古玩賣掉。」劉老太太的秘書黃小姐說。

「老太太還親自整理房子?」

「對啊,她說年紀大了,要把生活更簡化。因為小孩子們都住在國外,到時候沒人能夠幫忙整理善後。」

看診完畢,劉老太太門前,拄著柺杖回頭跟我說:

「我的公司,子女們因為都在國外,沒人可繼承,我也要做好轉移交接─」

「辛苦了,加油。」

等劉老太太走出診間後,護理師問我:

「我很好奇,預期就要死亡之前,還需要幫自己,做最後的整理嗎?」

「為自己將留下的種種,預先做整理分配,也等於是為自己關心的人先做整理。」

「就是所謂的『愛』嗎?」

「嗯,愛自己,也愛別人。」

「這─,要做到什麼程度呢?擺爛又何妨呢?反正自己都要死了?」

「應該不能說做整理就是『愛』,不做整理就是擺爛;畢竟為自己人生作最後的整理,或不做整理,都是個人最後的選擇權罷了。」

「我贊成劉老太太這麼做,因為我看過許多老人家,以為還有許多時間,幫自己的生平跟財物,作最後的整理,結果卻沒有機會了─」

「例如許多老人因為突然生病,或其他家人也生病,必須隨侍在側,而失去了機會。等到有一天自己也生病了,才突然驚覺到,已經沒有機會了。」

「對啊,加上隨著年華老去,老人的活動能力限制,也愈來愈大。」

「所以有些老人們誤以為,盡量活久一點,盡量避免生病是最重要的;但其實,及早把握時間,善用自己的餘生,才是最實在的。」

「有這麼嚴重嗎?這樣會不會壓力太大?」

「正好相反,每天做好準備,因為心無罣礙,反而平安喜悅。」

「那不是跟修道人一樣?」

「沒錯,我覺得這也是修『生命之道』的一種方式,而且是很負責的修到底,所以直到生命終點,都持續的活在當下啊。」

(作者為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