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三月是小麥豐收季節,農民馬聿安提供大甲鐵砧山下種植的一片小麥田,讓民眾體驗小麥乾燥花的採收與製作,來自各地的都市人彎腰割麥,宛如畫家米勒筆下的《拾穗》畫面,在大甲鐵砧山下重現。
青年農民馬聿安去年在大甲各地復育小麥,只要有耕地便試種,沒想到這片田地卻會「出泉」,不適合小麥生長,馬聿安化危機為轉機,乾脆將這片麥田作為「食農教育」的體驗場,提供民眾採收製作小麥乾燥花。
充當解說員的馬聿安說,小麥或乾燥花只能擇其一,想吃小麥,就得捨棄小麥乾燥花,因為小麥成熟後,就無法製作成乾燥花。有人專程從台北、嘉義遠道而來,希望可以採集足夠的小麥回家製作環保椅;更有夫妻從新竹帶著兩名稚子前往小麥田,體驗難得的教育活動。
台中市農業局長王俊雄表示,台灣的稻米供應過剩,但雜糧幾乎全部仰賴進口,鼓勵農民轉作雜糧,提高雜糧自給率,也希望民眾支持本土雜糧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