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台大醫院竹東分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均豪呼籲,民眾切勿利用棉花棒、耳扒子清耳垢,耳垢會自行排出耳道,通常不需要清理,耳朵有任何不適,應尋求專業醫師診療。
新竹縣五十五歲羅姓女子,多年來利用劣質棉花棒清耳垢,不慎棉花卡在左耳道,她索性用手指挖,結果棉花卡在耳道深處,兩年來忍受耳朵疼痛悶塞腫痛,醫師利用專業器具取出後,約零點九公分的棉花上佈滿耳屎及黑色黏液,散發惡臭。
陳均豪表示,民眾常利用棉花棒、金屬挖棒清理耳垢,容易傷害耳道或耳膜,尤其耳扒子堅硬銳利、且未消毒,細菌感染機會高。醫院使用專業器具,都有消毒過,耳道感染機會低。
他解釋,外耳道長度約二點五至三公分,耳屎呈酸性且含酵素,可讓外耳道保持酸性,抵禦外部細菌侵襲,民眾頻繁掏耳朵,將耳屎一掏而盡,加上外耳道或耳膜被弄傷,打破耳朵的外部防線,任由細菌入侵,將導致耳朵疼痛、流膿,嚴重甚至聽力下降。」民眾利用棉花棒不僅掏不出耳屎,可能將耳屎、異物越往內推,一旦不小心水流入,耳屎會膨脹,腐蝕耳道皮膚,若細菌侵入,會造成耳道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