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
七、理財之道
1.始學功巧業,方便集財物。得彼財物已,當應作四分: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餘一分藏密,以擬於貧乏。《雜阿含經》
2.所有財寶皆分為四:一分財寶,常求息利,以贍家業;一分財寶,以充隨日,供給所須;一分財寶,惠施孤獨,以修當福;一分財寶,拯濟宗親,往來賓旅。《心地觀經》
3.分奉施如來世尊及比丘眾,一分施與舍衛城中貧窮苦惱無依怙者,一分財物留資國用。《大寶積經》
4.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佛遺教經》
5.積財從小起,如蜂集眾花,財寶日滋息,至終無損耗。《善生子經》
6.雖復巨富,心不放逸,多行惠施,不生憍慢。《優婆塞戒經》
八、人間生活
1.見離壞眾,能令和合。揚人善事,隱他過咎。人所慚恥處,終不宣說。《優婆塞戒經》
2.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六祖壇經》
3.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諠。《六祖壇經》
4.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六祖壇經》
5.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唐‧惠能)
6.樂讚人善為開涅槃,所有伎藝欲令人學,見學勝己生歡喜心,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業所作諸善,終不自為恒為他人,是名實義菩薩。《優婆塞戒經》
(本文完)
本文節錄自《佛光教科書》第十一冊 第十二課
(隔周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