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福報佛學院‧第三七五講 人間佛教的經證

 |2007.03.25
1137觀看次
字級

《課文》

七、理財之道 

1.始學功巧業,方便集財物。得彼財物已,當應作四分: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餘一分藏密,以擬於貧乏。《雜阿含經》 

2.所有財寶皆分為四:一分財寶,常求息利,以贍家業;一分財寶,以充隨日,供給所須;一分財寶,惠施孤獨,以修當福;一分財寶,拯濟宗親,往來賓旅。《心地觀經》

3.分奉施如來世尊及比丘眾,一分施與舍衛城中貧窮苦惱無依怙者,一分財物留資國用。《大寶積經》

4.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佛遺教經》

5.積財從小起,如蜂集眾花,財寶日滋息,至終無損耗。《善生子經》

6.雖復巨富,心不放逸,多行惠施,不生憍慢。《優婆塞戒經》

八、人間生活 

1.見離壞眾,能令和合。揚人善事,隱他過咎。人所慚恥處,終不宣說。《優婆塞戒經》

2.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六祖壇經》

3.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諠。《六祖壇經》

4.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六祖壇經》

5.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唐‧惠能)

6.樂讚人善為開涅槃,所有伎藝欲令人學,見學勝己生歡喜心,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業所作諸善,終不自為恒為他人,是名實義菩薩。《優婆塞戒經》

(本文完)

本文節錄自《佛光教科書》第十一冊 第十二課
(隔周刊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